漂泊海外百年终回故土!圆明园7根石柱首次同公众见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13 16:03

今天(13日)上午,流失海外百年的圆明园西洋楼石柱回归故土,首次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的“最上楼”一层同公众见面。历经百年辗转,几经周折,7根石柱终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继原位于西洋楼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此次回归的石柱共7件,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92cm,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这些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木质梁柱为基础,通过用砖砌筑内墙,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其建筑主体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设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使用,同时还具有装饰的作用。两侧没有雕花的石柱应为建筑上的联排装饰物,两侧饰有花瓶或花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平台栏杆部分,花瓶的样式则是配合栏杆形制雕刻而成。

在此次7根石柱回归过程中,社会力量慷慨奉献、主动作为,高等院校热心支援、建言献策,抓住海外收藏单位相向而行、释放善意的有利契机,国家多部门统筹引领、保驾护航,保护机构尽心履职、勇于担当。各方密切合作,历经10年,最终促成石柱回到原属地。

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专家开展实物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7件文物为汉白玉质地,工艺精湛,浮雕雕刻花卉、缠枝几何纹饰,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因素。其质地、纹饰均可与现存圆明园西洋楼遗存的文物对照。该组文物保存较完整,略有风化痕迹,据工艺、纹饰和材质情况,可定为真品。该组文物原存于KODE博物馆,该博物馆旧藏中有大批民国时期文物。原持有者于民国时期曾长期在中国工作,该组文物应为其在此时期获得并流出中国。”

文/记者 田云华 闫洪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期待!四尊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件今日亮相澳门
大湾区之声 2024-11-02
重庆7区县暴雨 9条河流出现1—3米涨水过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11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分布范围已探明 提取文物928件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3
宝贝回家!已有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8
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8
迄今规模最大的楚国王级墓葬 武王墩墓文物上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6
流失海外40年文物回家过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07
国博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正式对公众开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