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东方证券收跌6.51%,报8.76元/股,股价创2023年1月以来新低。浙江国祥 IPO事件仍在发酵,A股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浙江国祥IPO已于10月7日宣布暂缓发行。除了被广泛质疑的“二次上市”之外,偏高的发行定价、发行市盈率和超募资金,也是被投资者质疑的焦点。浙江国祥 IPO保荐承销商东方证券,以及在网下询价给出高报价的嘉实基金、富国基金等机构,也被质疑有故意推高发行定价的嫌疑。文件显示,8732个配售对象参与了本次询价报价,保荐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以及私人投资者,他们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否涉及利益输送?他们是如何一起“哄抬”IPO价格的?
拆解1.87亿元保荐承销费用
10月10日,东方证券公告,本次发行承销费率为7.74%。此外,本次发行已经暂缓,保荐机构尚未收取承销费。1.87亿元,是东方证券有望从浙江国祥IPO收获的保荐承销费用。不过,随着浙江国祥IPO发行按下暂停键,这笔1.87亿元保荐承销费的收取将不具备确定性。
据东方证券10月10日公告,本次发行承销费率为7.74%。而此前的发行文件则给出了更为详细的保荐承销费用计算标准。保荐费用:200万元。“承销费用”项目显示:若本次募资总额小于等于20亿元,则承销费用=募资总额×7.50%且不低于1亿元;若本次募资总额大于20亿元但小于22.5亿元,则承销费用=(募资总额-20亿元)×7.70%+1.5亿元;若本次募资总额大于等于22.5亿元但小于等于25亿元,则承销费用=(募资总额-20亿元)×7.70%+1.55亿元;若本次募资总额大于25亿元,则承销费用=(募资总额-25亿元)×8.70%+1.885亿元。
这意味着,在上述收费标准下,发行定价越高、募资总额越高,东方证券获取的承销费用也就越高。本次浙江国祥发行定价是68.07元/股,发行市盈率51.29倍,是行业平均市盈率(27.81倍)的1.84倍。拟募资金额7.37亿元,预计实际募资总额23.84亿元,超募金额16.47亿元,超募比例达223.47%。据此,东方证券预计可获得承销费用=(23.84亿元-20亿元)×7.70%+1.55亿元=1.85亿元,保荐承销费用合计1.87亿元。一位股民在股吧调侃这个计价方式:“原本人家只需要上市圈7亿元,你为了创收,硬生生帮人家多圈了16亿。”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致电东方证券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浙江国祥IPO已经处于暂停状态,后续会不会继续推动目前还不确定,其他的具体细节问题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近期曾参与深交所IPO的某头部券商保荐代理人刘芳(化名)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招股说明书呈现出来的这样子,好像保荐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幅增加了募资金额,实际上,保荐机构在上市公司上市整个环节中,实际上处于弱势的地位,很多拟上市企业真正的募资需求没有写到纸面上来,而保荐机构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承销机构IPO前持有拟上市公司股份是否合理?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保荐与承销机构的东方证券,其也同时持有浙江国祥的股份。招股书显示,东证汉德持有公司287.40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2.74%,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东证汉德11.11%出资份额,且为执行事务合伙人。相关资料显示,浙江国祥此次市盈率超50倍,其所在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7.81倍。公司定价不仅远超行业值,同时也远超美的、格力电器等头部优秀空调企业。
作为承销商,东方证券不仅保荐,而且IPO前还参股,一旦国祥股份成功发行,东方证券不仅可以拿到近2亿的承销费用,并且IPO前股份还有望在二级市场高价抛售。这种利益关联模式是否存在正当性,再加上高溢价发行,导致不少股民直接质疑定价合理性。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 10 月 9 日上交所的答记者问中,对发行定价的说明是:从报价情况看,共有 8732 个配售对象参与了本次询价报价,报价区间为 7.80-103.50 元 / 股。按照询价报价规则,在剔除无效报价及前 1% 的最高报价后,8547 个有效配售对象报价区间为 7.80-81.94 元 / 股,对应拟申购总量为 510.74 亿股,网下整体申购倍数为回拨前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 2700 倍,报价申购较为踊跃。投资者报价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孰低值为 73.6 元 / 股。浙江国祥与主承销商基于网下投资者的报价情况,最终确定发行价格为 68.07 元 / 股,对应 2022 年度经营业绩,发行市盈率为 51.29 倍。
上交所表示,针对市场关注的浙江国祥此次 IPO 过程中有关上市标准、发行定价等问题,本着对市场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将对浙江国祥开展一次专项核查,并根据专项核查的情况决定后续工作。
公募基金哄抬IPO价格背后的“打新迷信”
根据浙江国祥公告,截至2023年9月26日(T-3日)15:00,共收到800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8732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报价信息,报价区间为7.8元/股-103.5元/股。有多家公募基金参与了浙江国祥的询价,嘉实基金旗下236只产品参与询价,富国基金旗下286只产品参与询价。根据公告数据统计,大部分公募基金报价在74元/股左右(报价加权平均数,下同)。其中,嘉实基金以81.94元/股,较公司此次的发行价69.07元/股溢价了18.63%,富国基金报价为80.75元/股,较定价溢价16.91%。与此同时,保险公司报价73.95元/股,券商报价74.16元/股,个人投资者报价最低,为66.67元/股。其中,报出最高价103.5元/股的机构为一只名为“大兴华旗奋斗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私募基金。金鹰基金旗下17只产品报出了92.52元/股,该价格比发行价溢价了33.9%,因价格过高被“高价剔除”。嘉实基金旗下29只产品报价为81.94元/股,为有效报价上限,但因申购数量少于380万股而被“高价剔除”。其余122只产品报价81.94元/股,申购数量超过380万股,为“有效报价”。
在“有效报价”中,富国基金报价80.75元/股,创金合信报价80元/股,申万菱信基金报价为79元/股,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报价均为78元/股。此外,财通基金、东方基金、华宝基金、大成基金等公司旗下产品均报出了远超发行价的报价。这些基金公司的高报价也在股民和基民中均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在嘉实基金、富国基金等基金吧里,不少投资者都在质疑基金旗下几百只产品为何高价“接盘”,有的质问:“这些基金还值得投资人托付吗?”、“这么高价如果上市破发了,这些公募机构损失的也只是基民的钱。受伤的是股民和基民。”
作为像东方证券这样的承销商,高定价发行“有利可图”。 单作为代客理财的嘉实基金等公募机构,IPO时如此高报价,目的何在?部分基金投资者甚至表示不理解。“很多股票发行价如此之高,上市就巅峰,你说IPO询价机制没问题我是不信的。”
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首席分析师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公司在这个里面的角色虽然也不怎么光彩,但这么多基金公司都参与进来要说牵涉多大的利益也说不通,这主要还是目前新股发行的拍卖式询价模式,导致了部分基金等机构的非理性行为。
据这位分析师分析,这是拍卖询价制度的一个弊端。报价过低的机构将丧失中标的资格,机构如果认为“打新”有利可图,就会报出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以确保自己中标。这种询价模式必然导致新股的高价发行。A股市场长期以来,打新必有收益已经成为很多机构的一种惯性认识,甚至成为了一种迷信。
不过,也有投资者质疑,打新躺赢的时代早已过去了,作为一个散户都能体会到市场的变化,为何这些公募机构还沉浸于此。如此高的定价真的能赚钱吗?
浙江国祥 IPO 引发资本市场热议,并且在资本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继爱科赛博之后,又一百元新股破发,股民中一签亏7255元。10月10日,浩辰软件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即破发。截至收盘,浩辰软件跌幅14.03%。股民直指,浩辰软件破发的背后,“三高一低”或是主要原因,即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中签率,以及相对低迷的市场环境。
当前市场,股民和基民等投资者的信心都比较脆弱。浙江国祥 IPO事件引发热议并不是偶然。监管层或许应当抓住这次机会,对A股的IPO市场来一次大整顿,并重新评估IPO定价机制的合理性,让股民的信心重回股市。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