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医美须走出“抓住罚1万,抓不住赚到嗨”怪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15:39

“假专家”“假机构”“假产品”是医疗美容行业害人的“三大坑”,但认定难、取证难、处罚轻,让部分“黑医美”有恃无恐,甚至抱着“抓住罚1万,抓不住赚到嗨”的侥幸心态,大肆赚取“黑心钱”。近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了几起医疗美容领域违法典型案例,可谓件件惊心,但面对处罚结果却又不免令人唏嘘。(9月20日《工人日报》)

一名普通医生自封“皮肤院长”,并把治疗效果吹得天花乱坠,其所在整形美容医院被罚1万元;一家美容门诊使用过期外科纱布辅料,被给予“没收过期医疗器械、罚款3万元”处罚;某健康养生馆推出的固体饮料只是普通食品,却宣扬“预防癌症65%、治疗能力76%、治疗关节炎73%”,也仅罚款2万元了事……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处罚过轻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医美行业利润十分丰厚。一台不算大的手术,收费上万元甚至几万元是常事,而在诸如“皮肤院长”“整形教授”的忽悠下,消费者被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情况也并非鲜见。面对有关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涉事医美机构或许只需通过一两天的营业、甚至通过一两项医美服务就可以弥补损失。违法所得之多、违法成本之小,两者形成鲜明对照。

这几起案例只是一个缩影,处罚过轻在医美领域已成普遍现象。其结果是,处罚不仅起不到多大的震慑作用,反而会催生“等你罚”等奇怪心理,甚至让“花钱摆平”成为部分医美机构的生存法则。更有甚者,曾有医美机构把“只要不死人”当作底线。

医美监管若想走出“抓住罚1万,抓不住赚到嗨”的怪圈,最直接的方式是,加大处罚力度。除了可大幅提升单次处罚额度之外,还可考虑采取按日计罚等举措。要知道,一些医美机构之所以出现“等你罚”心理,是因为处罚之后,认定监管机构会有一段时间不登门监管,机构反而可借此空当大把赚钱。罚款过后仍频杀“回马枪”,发现未得到整改仍可再次处罚,甚至按日计算罚款额度,如此就会大幅提升处罚的震慑力。

还要看到,医美监管仅靠罚款难以解决问题。医美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出事后卷铺盖走人,到新地方故伎重演也不罕见。这样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抓住罚1万,抓不住赚到嗨”。因此,监管除了要罚款,更应该注重日常管理。

比如,要加大异地执法配合,尤其要强化异地执法信息交流,让医美机构及从业人员即使换一个地方,过去的“黑历史”不仅无法抹去,还会在出现新处罚后被叠加处罚。对于多次出现医美欺诈、被认为已不适合从事该行业的机构和个人,则应列入行业黑名单,并在执法系统共享黑名单信息,使之无法更换地点和“马甲”重新实施欺诈。

导致医美乱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处罚过轻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先把这个原因消除,才能为解决其他问题营造良好条件,加快医美人才培养、规范操作流程和收费标准等,也更容易收到预期效果。包括处罚到位在内的各种举措共同发力,医美欺诈顽疾才能尽快得以根治。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因税务问题艺星医美被罚51万 此前旗下多个公司均有被罚记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北青快评 | 对医院欺诈骗保“屡罚屡犯”该作何反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北青快评 | 采耳遭重罚,诊疗生活化如何克服监管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1
北青快评|医美行业套路深,要避坑更要填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北青快评 | 罚款须过罚相当,别让“小过重罚”一再发生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2
北青快评 | 规范医美须先整治“18岁就得抗衰”式鼓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7
北青快评|从“打耳洞 ”看医美服务的混淆认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北青快评 | 外地车“轻微违法不罚”也是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