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众于冬奥会期间,已经通过对每日新闻报道和直播的间断性、零碎性信息积累,并在自己头脑中完成对冬奥会的整体印象建构后,如何吸引他们再次主动走进影院观看冬奥内容,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影时间里,一次性获得特殊视角对冬奥会的完整性全景描述,了解赛事全程的幕后揭秘,并产生与看转播不同的整体性视觉经验和激荡化审美感受,北京冬奥官方电影《北京2022》的内容和传播对此做出了探索:
一、宏大叙事与个体呈现全景展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于个体的站位和视角局限,观众希望看到宏大的景象,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表达了观众的这个愿望。
影片全景式地展现了2022北京冬奥会的宏大进程:片中的疾、勇、融三个部分,在时间分布上实际是顺时序的准备阶段、赛事阶段、告别阶段,这种时序安排的全程性,就是全景展示;全球性赛事的全景展示,就是宏大。观众首先在影片中看到的是背景宏大:奥密克戎全球横行,各国抗疫和封控正在不断加剧,一些西方国家抵制北京冬奥会,美国拒绝派官方代表参会,大屏幕上数十个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在播报北京冬奥会的准备工作以及它面临的国际难题,中国奥委会正在与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积极联系争取对方参赛。其二是工作量宏大: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中国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举办冬奥会,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夜色笼罩延庆雪山上,高压水龙头在大面积喷水,负责造雪的工程师说:我们要在八十万平米的山坡上造出120万立方米的雪;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里,中国奥委会服务部的工作人员,为了坚持防疫底线制定防疫手册,将每一个细节与文化不同、对封控措施理解不同各国奥委会逐条沟通,激烈争论了两个月,最终拿出了各国都能遵守的防疫准则。在完成了对全球代表团的邀请后,我们看到了本届冬奥会规模的宏大:91个国家和地区的2881位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冬奥会;来自全世界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人数有18000余人;来自世界各,报道北京冬奥会的记者和转播人员达到9388人,全球21.1亿人收看了冬奥会赛事。规模宏大意味着意义宏大:弘扬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看完了宏大的观众还想看到微观,看到运动员的风采、了解他们性格和心理状态。于是,陆川导演让影片呈现了一系列精彩动人的个体:运动员中有15次登上国际领奖台的沙场老将,有初茅庐、缺乏比赛经验青年新手,有在开幕前12小时被预选赛淘汰的前世界冠军,有训练严格、培养有方的教练员,有坚持底线据理力争的防疫官员,有拍摄了5600场冬奥会比赛的摄影师,有在四个月隔离期中想念儿子的理发师,有寒冷冬夜露宿在外的防疫人员,有进攻凶猛的夺胜队和技术全面的失败队,有退役后参加赛事服务的国际志愿者等等……宏大叙事是全知叙事,导演无所不能地呈现北京冬奥会的各种角度、各个层面;限制叙事是从个体视角讲述的小故事,导演从个体的内心出发娓娓道来每个人成败荣辱的命运史,众多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构成了宏大叙事。在这里,成功的国家形象塑造与精微的个体人物描写彼此交织,既气象博大,又细腻多彩,呈现了世界瞩目的冬日狂欢。
二、爱国主义与人类价值齐头并进
电影观众学认为:影片与观众是一个共同体,受众观看一部电影时,带着自己的先在结构,先在结构中存在着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精神情感和审美好恶。影片若想被国内外观众接受,必须秉持海内外观众都拥戴的人类共有价值观,惟其如此,海内外观众才能与影片共情共鸣,影片才能被他们所接受。
我们看到《北京2022》在高扬爱国主义的同时,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和高度,导演首先剪辑了蔡奇同志在闭幕式上的两句话:“这是人类团结协作,追逐梦想的胜利,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胜利”,因而影片处处体现着习主席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的人类共同价值,共同精神、共同情感。描写了为匈牙利训练世界冠军的华裔女教练,讲述了中匈混血兄弟在代表匈牙利为匈牙利争光的不懈努力。《北京2022》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视野,书写着在各国运动员、裁判员和爱好体育人民身上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放射的是团结全世界人民支持北京冬奥会的战略眼光。所以影片在选材和篇幅上把中国运动员与世界各国运动员放在平等地位上,使用了同样力度的浓墨重彩,描写外国运动员为自己和自己国家的荣誉奋力拼搏,甚至呈现外国运动员的数量到达影片人物总量的三分之二,使影片真正成为全球和世界意义的纪录片,受到国际奥委会和西方观众的好评。
三、豪迈气概与真实人性双景同现
《北京2022》作为体育纪录大片是人类在顶级冰雪赛事上的心理历程呈现和精神情感记录,它既表现了运动员挑战自我的决心和钢铁意志和豪迈气概,同时又细腻呈现了运动员的真实人性:当记者询问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对失败有何感受时,镜头首先拍摄羽生结弦将双手背向身后的细节,他停顿了一下自信地说,我虽然在落地时摔倒了,但我在腾空旋转中完成自己的4A,我感觉翻越了这个高山,导演表现了羽生结弦对自我的肯定。15次登上领奖台的冠军克里斯康宁说,我依然在赛前会感到恐惧,在做空中翻滚落地时出现了失误,我觉得我的脚都炸了。曾经获得过世界冠军的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说,所有的人都把你定位为奥运冠军,所有的任务都压在你身上,接力赛中我就是最后一棒心情很复杂,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任子威说,打完这场比赛我无论如何都不干了,我受够了!摄影机以温暖的目光纪录了以前被视为负面的真实情绪,让观众设身处地地感受运动员承受的千钧重担,激发了他们的同情心和认同感,表现出尊重人性,客观表现人性的纪录片美学精神。
四、纪录风格与艺术表现比翼齐飞
享受运动之美,是体育题材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看到导演使用不同于现场直播的艺术方式,强化冰雪运动的美感,例如他用全景和近景的交替拍摄短道速滑的疾速竞争;用慢镜头拍摄单板滑雪运动员在空中腾飞反转的精彩,同时增强是否安全落地的悬念感和紧张感;用强化音响增加冰球比赛的对抗感和力量感;用音乐抒发花样滑冰动作的抒情和悠扬。
这部电影纪实美学的追求上,为了营造真实感,不用解说词,坚持使用现场的原声、采访声,表现出极强的客观性和纪录风格。但陆川导演尽量把自己拍摄优秀故事片的经验和技巧运用到叙事中,追求影片在影院里的吸引力和观赏性。例如,他在叙事过程中不断制造具有紧张感的小悬念和小冲突:运动会开场前防疫人员检测到某国的代表队负责人核酸阳性,组委会立刻组织人力全面搜索追查这位阳性患者,可在所有场地、关卡入口和宿舍都找不到,这个悬念增加的紧张感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强化了叙事的推动力。
除了悬念的设置,导演还使用反转手法:在中国和匈牙利短道速滑的最后决赛中,两个选手同时到达终点。赛场大屏画面匈牙利选手快了一个刀尖,同时响起匈牙利选手的声音:我今早就觉得我可能会获冠军,并高兴地用拳头砸自己的头盔,象大猩猩那样拍打自己的胸脯……此时此刻,镜头拍摄了中国选手脸上掠过的一丝沮丧,以及战友们遗憾的表情。画面中大屏幕显示:裁判们正在研究结果……等到最后,结果终于宣布:由于匈牙利选手的在转弯时犯规,中国选手获胜!反转的结果,中国队队员们更加激动的狂欢。这种设计更会让观众的内心大起大落,喜出望外!
导演还使用音画剪辑来加强叙事的紧张感和感染力:由于影片不使用解说词,但叙事需要对冰球比赛现场解说,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导演采访了冰雪运动摄影师布鲁斯·贝内特对冰球比赛的看法,由于喜欢表现两个战队相互对抗,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双方的差异和冲突,导演将这段采访剪辑到冰球比赛的画面上,让采访原声起到了主持人现场直播的作用,增强了故事的激烈感和可看性。与此同时,导演还使用音响和音乐增加现场气氛和情绪感染力。我们常常看到,在两个叙事高潮的中间出现的闲笔镜头,例如欢跳的小狗墙头的猫,飞翔的鸽子公园的舞,这些元素用以调整节奏,使叙事有起有伏。
《北京2022》这部院线放映的体育纪录大片在摄制过程中,在防疫措施阻碍摄影机接近拍摄对象的困难条件下,使用中国式的道家思维运用较少的视听素材,把看似对立的影像元素和艺术处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他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取得了明显的观赏效果。这样一部影片的宣发和传播具有特殊的意义,要更多的回归内容,通过长线的工作将这部作品所记录的极具价值的历史得到呈现、将北京作为冬奥会的主办地的风采得到更广的传播。
文/张卫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 )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