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这三件事,要拎得清
有书 2023-09-05 22:00

全球知名智库研究员、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乔纳森·劳赫,提出了“U型幸福曲线”理论:

人类的幸福感在20岁左右处于高峰状态,随后逐渐下降,直到50岁后才重新上扬,在时间轴上呈现一个U型。

链接到整个人生中来看,中年的幸福指数最低,却也是关乎下半场的关键期。

人生过半,拎得清这三件事,才享得尽下半场的福。

不拘过往

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有没有哪一个瞬间,让你特别后悔过去的选择?”

网友小马回答:“周末家庭聚餐,父亲又责怪我当年没有报考师范院校,当上公办学校老师。

如今快四十岁还在拼996,挣前途,混人脉……”

心理学上有一个“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说的是:

与已经完成的事情相比,人们会对没能完成的事情更在意,并让它久久停留在脑海里面。

在“走不出过往”的心理影响下,会不由自主地对当下的生活心生懈怠。

《武林外传》中有一集,几个老友各自抱怨着生活的不如意,感叹没有活成理想中的自己。

白展堂幻想着,假如自己当初去学习医术,现在肯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医;

佟湘玉想象着,如果夫君没有早死,两个人或许已经有了孩子,生活团圆幸福;

吕秀才真正的人生理想,不是当账房先生,而是做生意……

在对当下生活的不甘中,剧情按他们的设想重新演绎了一遍。

从医的白展堂收入微薄,他手无缚鸡之力,看着心上人被欺负,只能暗自后悔没习得一身好功夫;

佟湘玉的婚姻充满背叛,她只想拼命逃离,在遇到真正的意中人白展堂后,恨不能马上重获自由身;

做了生意的吕秀才既无文化又无谋略,面对危机时判断失误,导致经营失败。

看似无厘头的剧情,却传递出一个道理:

假如人生真的可以重来,有机会换一种选择,也难免产生另一种遗憾。

世间并没有完美的选择,结果如何,只取决于怎么做怎么想。

后悔已经错过的选择,只会陷入错综复杂的纠结;

抬眼看向手握的幸福,才能焕发坚定踏实的力量。

厘清当下

看过这样一句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深以为然。

在生活中,磨灭一个人雄心壮志的,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源源不断的琐事冲击。

作家万维钢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场景:

技术员老张在攻克某个技术难题时,与领导产生分歧,打算下班再好好研究一番。

到家后,他发现孩子生病,于是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忙带孩子去了医院。

本来心情急躁,偏偏还堵车闹心;

到了医院,又是排队,又是来回跑窗口交费、拿药,还和插队的人吵了一架。

好不容易一切安排妥当,他想趁有限的时间研究一下技术难题的事,却发现手机没电了。

整个晚上,老张累得筋疲力尽,技术难题也没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天,他工作状态不佳,与领导的分歧仍没有解决,下班回家后,忍不住对孩子大发一通脾气。

正如万维钢所总结的:“这些生活中的‘慢性日常麻烦’,看似都不是大难题;但它们发生在计划之外且难以掌控,一波接着一波侵袭而来,不断考验我们。”

现实情况是,越混乱的当下,越容易打乱一个人的正常心智,导致所有事情都偏离预想轨道。

美国一个急诊科医生曾在TED演讲中,分享过一个让混乱复杂的场景,回归稳定有序的方法:

首要步骤,就是根据事件的性质,排出红-黄-绿优先级次序。

在医院急诊科,严重哮喘的病人越是安静,就越属于最危险的红色等级;

而另一个仅轻微摔伤却情绪崩溃的病人,其实应被归类为次要的黄色等级。

切换到琐事交替的生活中,也应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理性地对不同事项进行分类,才能让一切井然有序。

人生过半,许多人都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琐事繁多,时间有限。

着急是人之常情,但理清头绪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遇事过于急躁,只会扰乱心绪,容易迁怒他人,却又于事无补。

理清轻重缓急,把控次序,锚定关键问题,才能在冷静和专注中,做到事半功倍。

认准未来

清代医学家黄元御出身儒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史书上称其“诸子百家,靡不精熟”。

在他一鼓作气,准备考取功名的时候,身体却出现了问题。

双眼发炎,出血红肿,最终左眼失明,样貌丑陋。

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准入仕。

黄元御立志:“生不为良相济世,亦当为良医济人。”

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弃儒从医。

不仅习得精湛医术,晋为御医,还著有大量宝贵医书,为后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季羡林说:“中年之后,最忌讳的就是思维僵化。”

曾国藩也曾在家书中言“无事不可变也”。

曾国藩年轻时天性傲慢,脾气暴躁,在官场上屡屡吃亏,仕途不顺。

中年之后,他开始熟读各家经典,提升格局,并且坚持每日自省,学习为人处事之道。

最终脱胎换骨,身达高位,成为一代圣人。

古来今往,变化的河流从未停息,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发展结局。

抱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简单根据过去而定义自我,放弃改变,随波逐流;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相信自己能持续精进,并且树立目标,刻意练习。

所遇挫折和困难,都被他们看作成长的契机,由此找到蜕变的关键,再次奋发前行。

未来多变,把目光精准地放在成长型思维上,笃信前方有光,才能让人生实现阶梯式成长。

人生过半,我们已经有所储备,更应该有所期待。

世事纷扰中,不拘过往之憾,放下纠结束缚,轻松上阵;

诸事繁杂时,理清轻重缓急,冷静应对难题,条分缕析;

时局多变前,认准奋进方向,保持成长思维,扬帆续航。

如此,放得宽心,拎得清事,走得稳路,人生不躁不闹,内心自有丰盈安乐。

文 | 有书LiLing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欧盟发愁三件事 件件难办成
新华社 2024-04-21
夜读|做人“拎得清”,越活越幸运
渡兰 2023-08-13
感悟|逢人不说三件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念念沐心 2023-06-03
“张继科”刷屏,要查清三件事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2023-04-03
赏读|新年要坚持的三件事: 读书,运动,早睡觉
渡兰 2023-01-25
夜读|经事长志,历事成人
有书 2023-01-04
孩子发热惊厥,家长千万别这做三件事!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 2022-12-28
赏读|与别人交谈时,少说自己的这三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
美到心碎的散文 2022-1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