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健康危害风险提示与“开学综合征”
疾控U健康 2023-09-04 14:30

9月秋风起,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秋季开学,不知道各位居民朋友家中上演的开学大片是“鸡飞狗跳”、“踌躇满志”或是“凌云壮志”?小U提醒家长和学校,开学季要关注“开学综合征”、手足口病和肺结核,9月天气湿热、蚊子活跃,也请广大居民朋友警惕登革热。

“开学综合征”

关注原因:假期尾声开学伊始,学生(以中小学生为主)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或“开学恐惧征”。“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开学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状态。

重点人群:有五种易发学生群:心理素质低且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以及一些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优秀生。

预防措施

应对“开学综合征”,要将假期“自由模式”转换成上学“有序模式”。可从下面几方面调节:

1.睡眠: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逐渐与上学作息同步;

2.饮食:调整饮食搭配,营养均衡,按照三餐时间进餐;

3.运动: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运动强度循序渐进;

4.娱乐:减少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次;

5.学习:安排好时间做完假期作业,不要在开学前陷入紧张补作业的状态;逐渐增加学习时间,更好地进入新学期学习状态;

6.设立目标: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7.写给家长:假期与开学的过渡期间,若观察到孩子有心理不适,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并引导帮助孩子调整好心理状态;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家长也不用过度紧张,保持良好心态,给孩子安全感,以免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焦虑;如果孩子焦虑等情况严重,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手足口病

关注原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传播。5岁及以下儿童较易感染,儿童可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而多次发病。每年5-7月、9-12月为我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也是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的高发季节。9月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根据历年趋势,9月本区手足口病病例数和聚集性事件数较8月将明显上升,需警惕暴发疫情。

重点场所:学校、幼托机构、社区。

重点人群: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

预防措施

1.注意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洗手;儿童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

4.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5.学校/幼托机构要定期对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落实晨检和缺勤缺课登记,加强全日观察;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上报并处置。

6.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将相关情况告知学校/幼托机构老师。儿童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方可返校。

肺结核

关注原因:肺结核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每年3-9月较其他月份发病高。因其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可能感染。肺结核患者确诊前至服药后3周内传播风险较大。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核可能携带结核分枝杆菌,健康人群吸入后感染概率高。因集体性单位人员密集,易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所以学校、培训机构、幼托机构等单位应加以关注。每年9月为学校开学新生体检季,学校、培训机构等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体检异常情况。

重点场所: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

重点人群:学校学生及教职工、教育培训机构相关人员。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弯遮挡,及时用流水洗手。

2.注意教室、宿舍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

3.关注身体状况:如若观察到有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痰中带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若在校时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告诉学校保健老师,按照保健老师要求,及时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院排查。

4.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做好新生体检工作,定时开窗通风,定期清洗空调滤网;落实晨检和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发现疑似/确诊肺结核患者及时上报并采取规范的处置措施。

5.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防结核。

登革热

关注原因: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流行季节一般为每年的5-10月,高峰期为7-9月。目前美洲、非洲、亚洲和东南亚等区域受登革热影响严重,我国登革热疫情较往年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浙江等南方省份具有发生本地登革热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8月我区报告一例登革热病例,9月我区天气湿热,蚊子活动活跃,在防范输入性病例的同时,也需警惕本地病例的发生。

重点场所:家庭、社区。

重点人群:社区居民、外出旅行者。

预防措施

1.家中安装纱门纱窗、尽量使用蚊帐,可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或家用杀虫剂杀蚊驱蚊。

2.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水桶或垃圾桶应该盖上盖子,水培植物的水要定期更换,避免蚊虫孳生。

3.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为伊蚊活动高发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4.外出时,应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同时避免在树阴、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5.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清除杂草、积水,消灭蚊虫孽生地。

6.前往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旅行的游客,应增强防病意识,采取防蚊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7.出现发热伴皮疹和/或关节酸痛等症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撰稿:业务办、传防科、结防科

来源:疾控U健康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