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的基本职能,一般是通过融资端、投资端来体现。这几年,随着注册制改革全面实施,融资端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不但股票的发行制度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交易所也增加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亦得以基本建立。
融资端改革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的融资功能。A股市场已经连续数年雄踞世界证券市场融资金额第一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更是把排名第二的美国市场远远甩在了后面,对于实现国家金融支持实体的战略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与融资端改革成效显著相比,投资端的改革虽不至于乏善可陈,但进展的确较为有限,这不仅表现在作为表征市场走势的最主要指数上证综指长期徘徊在3000点附近,也表现在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者在市场上难以盈利,导致证券市场低迷,吸引力下降。
由于投资端改革的滞后,已经对融资端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成为制约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前,有关监管部门强调,要重视投资端的改革。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投资端所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推进投资端改革已经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一件大事。这项改革成功与否,对于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推进投资端改革,其第一要务就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行注册制后,放宽了上市条件,对企业的包容度提高了,这有利于成长型创新企业获得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对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信息披露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公司质量不尽如人意,科创板推出才4年,就已经有欺诈上市、上市后业绩大幅下降等案例出现。虽然这些都只是个案,但其负面影响却很大。
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础,也是投资端的基础。这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行动计划。有句俗话叫“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站在投资端来说,这也是有道理的。投资端的改革,应该着眼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强化退市机制,形成更为严格的约束性规范。
其次,投资端的改革,要以提升市场活力为目标。不能把长期投资与提高流动性对立起来,只要是依规合法的交易,都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在这方面需要端正认识,对于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异动,在判断其性质时要尽可能地慎重,避免轻易采取停牌的措施,对于必要的停牌,也应该控制时间。譬如现在转债上市后,如果涨幅较大就会停牌,且一直停到临收市前几分钟。其实作为一种警示性停牌,目的是提醒投资者保持清醒,停牌1个小时就足够了。如果投资者缺乏连续交易的预期,一直要担心所持有的股票会突然失去流动性,这个市场怎么能活跃呢?
此外,投资端的改革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机构投资者入市,鼓励保险、社保、养老金等入市的问题,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这里的问题在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没有必要的容错机制,使得不少机构投资者往往宁愿少做,不愿承担风险。
证券投资在本质上就是管理风险,如果投资者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畏惧风险,那么其作为投资者的身份也就值得怀疑了。笔者希望在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方面,不能光喊口号,要有实际行动。因为只有这样,机构投资者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在市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推动市场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毫无疑问,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端改革是成功的,效果也是好的。现在应该加大投资端改革的力度,使之与融资端的发展相协调,形成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的氛围。市场各界在共同承担风险的基础上分享企业快速成长成果,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