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妇儿医院乳腺中心收治了几位类似的乳腺癌患者,即从发现疾病的方式、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期分型及复发风险评估等均相似。
患者最初自己无意中摸到乳房里一个“小疙瘩”,不疼不痒,和家中姐妹闲聊时说到此事,自己本来并未太在意,但在家人强烈要求下来到乳腺门诊就诊,经过医生的判断及一系列的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家中姐妹及时地提醒和坚持,几位患者均发现较早,有机会选择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及副反应更轻的辅助治疗方案。复阅病史,从发现到确诊均不超过2周时间。
这对这几位患者类似的经历,这让乳腺中心李文琦医生想到了半年以前“口罩”时期,部分患者体检发现了乳房结节,但因担心疫情迟迟没有到乳腺专科就诊,等来到我科确诊后,一部分因肿块较大或伴有弥漫钙化失去保乳机会;一部分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或)放疗增加并发症风险及治疗费用,也有首诊为Ⅳ期患者。这部分患者往往没有规律体检的习惯,即使偶然间参加了体检也并未足够重视。
随着国家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试点工作的开展,乳腺癌早诊率逐年提高。重视乳腺体检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习乳房相关科普知识,知晓乳腺癌早期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1.乳腺肿块:最常见就诊原因,多为无痛性,对于边界不清、不规则、活动度差、变化快的肿块尤为警惕;
2.乳头溢液:如出现乳头“流血水”、挤出“暗褐色渣子”时及时就医;
3.乳头改变:除了天生因素,后期出现的乳头凹陷回缩、高低不对称或者糜烂破损等;
4.酒窝征、橘皮征:乳房皮肤出现像酒窝一样的凹陷,局部皮肤水肿像橘子皮似的;
5.腋窝包块: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时,亦为隐匿性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
6.不典型症状:如皮肤红肿等炎症表现(炎性乳腺癌,少见)
其次,定期自我手检:建议从18岁开始每月1次自查,如上述病例提到的患者均为自检发现的,可以利用洗澡时完成自我查体,脱下贴身内衣时观察有无异常颜色等
乳房自检方法:https://mp.weixin.qq.com/s/JqbSzNeOnRMAUgoYXvFyCQ
第三,按时参加两癌筛查工作:
以北京为例,35~64周岁妇女国家会定期安排免费乳腺癌筛查,可向村委会、社区街道等领取体检表格。我院作为顺义区两癌筛查定点单位,乳腺中心承担了乳腺癌筛查重要工作。
第四,把乳腺检查添加到单位和个人体检列表:
一般人群40~70岁,每1-2年1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检查,高危人群建议早于40岁,每6~12个月乳腺超声,每年1次乳腺X线,必要时乳腺核磁(不做常规筛查)。70岁以上,根据老人个人情况选择性每1-2年1次筛查,或出现上述可疑症状体征
乳腺中心诊治过一位九旬乳腺癌患者https://mp.weixin.qq.com/s/ljbFRyKMiZ4Cohc8L0vmoA
高危人群: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包括: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 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 。
2、40岁前被诊断为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3.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4.其他多重因素叠加,如:绝经后肥胖或体重指数高,乳腺密度大,更年期雌激素替代治疗等。
5.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按时复查,配合治疗,不要因侥幸心理延误治疗。
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位患者,因为发现早,病情轻、病理类型好,不仅拥有了保乳手术机会,保留住了乳房外观,根据最新诊疗指南还获得了豁免化疗的机会,避免了化疗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比欧美女性早10~20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存寿命,改善患者预后,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文/乳腺中心 李文琦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