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歌剧院首席常任指挥、指挥家袁丁执棒中国交响乐团,联袂中央歌剧院院长、小提琴演奏家刘云志在北京音乐厅奏响“弦音流转”主题音乐会,音乐家们用精湛的技艺诠释了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陪伴观众度过了难忘的夜晚。
音乐会以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斯拉夫进行曲》拉开了序幕,随后演奏的《苏格兰幻想曲》可以说是所有小提琴演奏家的梦想。德国作曲家布鲁赫在完成自己卓越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4年后,以更自由的曲式和更浪漫的乐思谱就了巧妙融入苏格兰民歌的协奏经典。音乐在沉缓的引子中开启,小提琴家刘云志用几组漂亮的颤音与和弦上行完成了从孤寂悠远到热情涌动的情绪切换,在随后的快板乐章中,刘云志以卓越的技巧将复杂的乐句处理得自信而从容。乐团艺术家们在指挥家袁丁的带领下展现出高度的默契,让作品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万种风情。曾担任中国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多年的小提琴家刘云志,把如今与乐团的合作形容为“回家”,一曲完毕,刘云志数度返场鞠躬致意,并加演了法国作曲家马斯奈歌剧《泰伊思》中著名的间奏曲“沉思”,娓娓道来的音乐营造出美好的意境,令观众久久沉醉。
音乐会的下半场,指挥家袁丁与国交演绎了柴科夫斯基伟大的“天鹅之歌”——《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这部完成于1893年的作品于同年10月由作曲家本人指挥完成首演,在当时获得了巨大轰动。这部作品也被作曲家认为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不幸的是,改作品首演几天后,柴科夫斯基与世长辞。本曲终成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正如标题所示,乐曲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柴可夫斯基把忧郁的性格、厌世的情绪、对死亡的预感、对人生的绝望,完全倾注在这部作品中。国交的演奏家们精准的传达出了乐曲所表现出的复杂、强烈的情感。最终,在撕心裂肺般的情感宣泄后,音乐走向了暗淡和绝望,似乎暗示了作曲家的死亡命运。经历了长久的宁静,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虽然作品首演至今已过去130年,但艺术家将个人的悲喜化作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中国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充满激情的演绎,再一次征服了观众。
中国交响乐团供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