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安交通大学7月12日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系统管理学科奠基人、工业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卓著的管理工程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汪应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7月11日22时39分在西安病逝,享年93岁。
是第一批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学者
汪应洛先生1930年5月21日出生于安徽芜湖,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管理学院恢复建院首任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应洛先生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编委,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顾问,全国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工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机械工业部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系统管理及集成研究室首席专家,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家组专家。是第一批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学者。2001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联合颁发的光华工程科技奖;2012年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颁发的第一届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2022年获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崇敬奖。
重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培养我国大陆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
汪应洛先生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党性原则,身体力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工业工程的研究,教育的发展及融合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汪应洛先生在管理学科领域取得诸多开创性成果,创建中国管理工程学科和管理学门类,重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培养了我国大陆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在国内最早开办培养既有工程知识又有管理理论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工业工程双学位教育,最早开办国内MBA、EMBA教育。在汪应洛先生的引领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自1984年恢复建立至今,始终保持在国内一流管理学院的方阵,并成为我国西部乃至全国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育的摇篮。
汪应洛先生的逝世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管理学科领域的重大损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重大损失。
曾指出中国制造业需向技术研发和市场服务两个领域转移升级
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此前的一篇文章曾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汪应洛致力于系统工程在国民经济重大决策中的应用,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融会贯通于管理工程、工业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系统管理学派。其参与完成的“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研究工作、“2000年的中国”研究工作,完成的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工作,建立全国教育规划模型并参与制定的全国人才规划等,都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系统工程应用的重大成果;其承担完成的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工作,形成了大型工程决策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相关成果在国家科委组织的长江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论证中得到实际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汪应洛在中国率先提出了生产率工程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核”与“核度”的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重点关注了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2000年开始,汪应洛提出企业柔性战略概念和实现战略一体化的管理方法并加以实施;2005年开始,针对中国承担制造业产业转移过程中,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情况,指出中国制造业需要向技术研发和市场服务两个领域转移和升级,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等理论和方法并在多个企业推广和实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0年开始,紧密结合新一代信息与现代管理的融合,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社会与经济管理之中,提出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理论与方法,面向社会经济管理重大问题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为IT流程治理、社交网络治理,以及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解决方案。2016年开始,提出和倡导开展智能制造管理研究与实践,基于智能制造系统的CPS体系获取制造系统大数据,以企业运营的KPI为导向,探索制造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和精准决策机制,推动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