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压垮笔杆子?警惕大兴调研成了“纸面工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30 09:15

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持续推进,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注意。据媒体报道,有的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全靠材料撑,让“笔杆子”扎耳挠腮、好不痛苦,甚至调研科都没空调研,“平均一周要给领导写3篇四五千字的稿子。”

从工作总结,到留痕记录,写材料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必要形式。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形式大于内容,就沦为形式主义。就拿调查研究来说,理应调研在先,材料在后;调研扎实,材料平实;当写则写,无事不写;写则求真,不能作假。但从新闻报道看,问题集中于将调查研究异化为“纸面工程”——上面调研主要看材料,下面汇报主要靠材料,材料成了主角,现实反而成了配角。

既然材料取胜,上上下下的精力自然向此倾斜。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文字内卷,动辄追求合辙押韵、对仗工整、用词华丽,三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也要注水到两三千字。报道中一位研究室干部感慨,每年最终形成的材料字数超过100万,算上反复修改的材料,字数就更多了。一堆穿靴戴帽的文字,遮蔽了真实问题,耽误了情况上报。短期看,可能影响实际工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长期看,更助长材料政绩、浮躁风气。

写文章需要源头活水,有效输入才能更好输出。没有沉入一线,没有深入思考,怎会生产出有含金量的文稿?久而久之,胡编乱造、快速成稿的本领大增,思辨能力却没有见长,糊弄之风一旦弥散,坑害的还是广大群众。

“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100多年来的“闯关秘籍”。如今,世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对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摸清真实情况,进而制定解渴方案。

读材料固然是途径之一,但绝不应该喧宾夺主。事实上,也只有自己到了一线、感受生活,领导干部才可能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这个意义上,真正负责的领导干部应该追求一种沉浸式体验。哪怕只是挤挤地铁上下班,坐坐公交买买菜,也能看到更加清晰的“社会真实”。拿出这样的务实精神来,才能在调查研究中取得真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前,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唯实精神和实干作风的时候。少些精致的形式主义,听清民之所呼,解决现实问题,这比写多少份材料都有价值。(

文/崔文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新华时评:打卡式、作秀式调研要不得
新华社 2024-09-10
只想看“明星企业”?真调研不能“嫌贫爱富”
半月谈新媒体 2024-03-19
“大兴调查研究”在政协“蔚然成风”
人民政协报 2023-08-30
莫在“纸上政绩”费功夫
北京日报 2023-08-29
20人调研50人陪同,中青报刊文:调研不是声势浩大走过场
中国青年报 2023-08-16
内蒙古党委书记:要做到“我做的调研我推动”,从始至终一盯到底
澎湃新闻 2023-06-14
让“沉浸式调研”成为察实情破难题的标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3
人民日报仲音:以学正风,大兴务实之风
人民日报 2023-06-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