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许铁军:珍惜回家吃饭的日子
作家联盟 2023-05-22 19:00

作者|许铁军

2014年春节,我在朋友圈转发过一篇曾在《江南晚报》发表的拙文“爷爷的味道”并附言:“过年,是爷爷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江苏无锡荣巷东浜老邻居点评:“我还记得你爷爷的样子,慈祥的老人,总帮你。”“爷爷身前也记得可爱的你,那年在南门外板桥俞巷老屋一起分享我爷爷的味道还记忆犹新”“现在想想,柴火饭真香。”

我忽然觉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童年,在农村吃着爷爷奶奶用柴火烧的一日三餐,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事儿,现在竟然要专门到农家乐去寻找儿时的味道。

在2014年春天,在朋友圈曾晒过两次在父母家吃饭的朋友圈,父母亲做的家常菜味道真好:苏州陆稿荐白酱肉、细葱拌莴笋、茭白炒青椒、土豆咸肉鸭卷鲜汤、清蒸清鱼块。

人到中年,能回家吃上父母亲下厨的家常菜,现在看来也是一种幸福的事儿。

父亲在2014年9月9日走了,母亲在2015年夏天进了养老院。现在再也吃不到父母亲在荣巷老宅做的家常菜了,老宅竟成了空巢。

儿时,夏天傍晚与爷爷奶奶围坐在用井水冲浇过的农村屋场上吃晚饭的场景;人到中年,回到父母身边吃上一顿家常饭。现在看来都是一种奢侈。

曾经拥有的当时不觉得怎样。若干年后的现在看来是何等的珍贵,曾经拥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后,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在这次疫情三年后,在加国与女儿女婿团聚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也吃上了女婿做的特色西餐:烤牛排、墨西哥卷饼、汉堡包、素菜沙拉、土豆泥,女儿料理的营养早餐:酸奶+坚果+培根+土司+水果,都让我们幸福指数飙升。

在他们忙上班的平常,我与夫人同样下厨房做他们喜欢吃的味道。洋女婿是习惯吃西餐的胃,加之面筋过敏体质,对中国的饭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尽力做一些他喜欢吃的菜,扬州炒饭、土豆烧西红柿、红烧猪排、蒜泥青菜与无面筋的米面制品亦成了他的最爱。至于女儿的胃父母最知道:蟹粉拌面+二只煎鸡蛋、东坡肉、卤味牛肉、肉末炖蛋、葱油拌萝卜丝、炒素三鲜、粉皮炒香菜以及母亲拿手的笋干鲜肉大包、西芹鲜肉馄饨、韭菜盒子……

这种生活状态也应该说是一种疫情三年后跨洋团聚的幸福态。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日子真好”“吃上爸爸妈妈下厨的饭菜真香”“您们回去后要注意身体多陪陪亲娘与外婆,也要早点过来个噢”……

临行前女儿说的这几句话,让父母的心都化了。大洋两岸彼此惦记将成为常态。

对于都已步入退休阶段的我们,亲情最珍贵、健康最重要、行走最快乐。

当我们的祖辈走了,父辈老了,老的连路都走不动了,回家吃饭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现在应该都陪伴失能或失智的父母,喂一点父母喜欢吃的味道,多尽一点孝道与责任。而在我们体力智力还处于良好状态下,为子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后勤保障亦是中国式父母的特色。

在家吃饭,是一种享受,而一旦家的格局被失衡,在家吃饭就成了一种奢侈、一种永远的回忆。

珍惜在家吃饭的日子,同样亦要珍惜在家下厨的舞台。无论吃饭的家在哪里?做饭的家在哪里?都要珍惜祖辈父辈做的每一顿饭,不计较菜品优劣因为那是亲情的味道,同时珍惜自己在家做饭的平台,因为证明你还有存在的价值与喜欢你的吃货。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随笔|陈忠友:结伴养老
汪迷部落 2024-05-21
随笔|杜斌强:回塬小记
作家联盟 2024-03-30
随笔|养老院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随笔|养老院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散文|许铁军:触动心灵最真实的年味
作家联盟 2024-02-17
写作|许铁军:食事·烟火与进补
作家联盟 2023-12-31
在外吃饭,带这2个字的菜千万别点!
健康全说 2023-10-02
品读|味知乡愁
半月谈 2023-10-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