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今年聚焦就业问题协调立法监督双向发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在今年9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将重点涵盖新就业形态就业整体情况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五方面内容。为做好有关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在今年3月至7月期间,将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民生关切。4月2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就业专项监督工作调研组走访了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以及顺义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实地调研
今年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就业支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就业问题一直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由市人力社保局主办的今年市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中,就业问题占到36.4%,集中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创新创业、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等方面;2022、2023连续两年,由市人大常委会承办的政协提案,都是围绕修订《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而提出;在2022年开展的《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执法检查中发现,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诉求中,劳动和就业保障的诉求量位于群众反映问题的前十。
市人大常委会紧跟中央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关切,今年将以“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为主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工作情况报告,并统筹监督工作带动立法工作,同步推动《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修订的立法调研,发挥好立法、监督合力。
按照工作方案,市政府将重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5方面的情况,包括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新就业形态就业整体情况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建设及运行情况;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情况等。
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工作调研组,在3月至7月的调研阶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调研。比如,深入创新创业企业集中区域、大学及职业教育院校、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劳动关系协商机构等实地调研,了解全市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的建立实施情况;针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者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采用调研组成员就近就便分散调研、蹲点调研等方式进行;召开市区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通过12345及12333热线汇总梳理就业相关的市民诉求,分析研判就业领域反映集中和突出问题。同时,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联系人大代表工作,通过参加调研、进家站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代表的意见建议。
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顺义2020年以来累计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近万人
4月2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就业专项监督工作调研组赴顺义区开展调研,走访了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以及顺义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据顺义区介绍,该区坚持“大就业”工作理念,形成了“多方联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就业优先导向逐步强化。健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机制,由区长担任小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组织部长、主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41家成员单位“一把手”担任成员,各尽其责推进就业重点工作。区财政优先安排就业资金,年均投入1亿元以上;工青妇围绕产业工人、青年、妇女等重点群体,精准对接需求促进稳岗就业。围绕服务新增市场主体,顺义区人力社保局成立了就业挖潜增效专班,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服务,激发带动就业活力,2022年以来服务新增市场主体1.3万家。
顺义区还瞄重点、重帮扶,坚决兜牢就业底线。在引导高校毕业生应就业早就业方面,创新开展“云指导”“微专场”招聘等服务,2020年以来累计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近1万人,本区户籍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应参保尽参保,该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率达到83.07%,全市排名第一。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应就业尽就业,2020年以来累计帮扶2.8万余人实现再就业。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动应就业就好业,针对农村“4045”劳动力、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人员,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通过开设灵活就业线上零工市场、开展专场招聘会、建立务工人员之家等方式,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劳动权益保障等服务。目前全区建有务工人员之家66家,为1.8万余人次提供安心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