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全面注册制迎来历史性“敲钟时刻”,中重科技、中电港等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这不仅标志着历时四年多探索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2018年11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注册制改革进入启动实施阶段。此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相继平稳落地,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奠定了基础。总的来看,经过4年来的试点,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基本架构、制度规则总体认同,向全市场推广的条件已经具备。全面注册制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强国的重大制度保障。
正如证监会有关人士所说,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注册制模式,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这就意味着,与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制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体现在理念、信息披露、透明度、监管等多方面的提升,其实质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做出调整,通过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使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
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不仅能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更能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励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全面注册制改革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亦有利于高成长、高新技术、具备足够研发能力或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获得更包容的上市机会,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全面注册制“钟声”震响的,是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发令枪”。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引入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对新股发行的价格、规模等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全面注册制显著改善了审核注册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而针对科创板、创业板设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契合了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特别是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形成产业集聚,畅通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全面注册制“钟声”震响的是触及监管底层逻辑变革的“冲锋号”。放管结合是以注册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完善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在“申报即担责”原则下,如何及时发现发行人存在重大违法违规嫌疑,如何畅通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如何保持“零容忍”执法高压态势,无不考验相关部门推进科技监管建设、切实提高监管能力的成效。只有让公权力运行全程透明、严格制衡,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注册制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股票市场是股权投资的市场,而不是用来“赌”的市场。随着上市公司入口和出口的畅通,壳资源的价值会出现大幅回落,以往那种“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会越来越少。这就提醒投资者,全面注册制之下,市场交易逻辑有望进一步回归基本面,资金将向头部、优质、蓝筹标的集中,以往“炒新、炒小、炒差、炒短”的策略将面临更大风险。个人投资者只有以中长线视角看待国内经济基本面与企业估值,才可能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而这也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拓出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