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扔的这是厨余垃圾,一定要破袋投放,外面的塑料袋放到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内。”这一幕发生在海淀区清河街道中国石化润滑油清河社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3月16日,执法人员来到了中国石化润滑油清河社区,四色垃圾桶摆放成一排,在垃圾桶上方的宣传栏上贴有分类指引海报,志愿者在桶旁进行细致的分拣检查。执法人员一边了解垃圾分类站桶志愿值守,一边叮嘱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生活垃圾的投放上一定要把好关,平时多开展宣传教育。特别是分类易错的垃圾检查时要格外关注,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好。“夏天快到了,厨余垃圾桶在没有居民投放垃圾的时候要保持关闭状态,以防滋生蚊蝇。”执法人员提示道。
随后,执法人员来到社区的大件垃圾投放点。据了解,该投放点每三天清运一次,投放时间为每天早8点至下午5点,投放前联系物业帮忙开门。在大件垃圾投放点内,存放着床垫、沙发等废弃家具。执法人员向社区工作人员提示,一定要保证物业部门在大件垃圾投放时间段有专人对接,并在社区内加大对该处投放点的宣传力度,切实将此投放点利用起来。大件垃圾要做到随时满随时清,尤其针对装修比较集中的阶段,如果不满三天垃圾满了也要及时清运。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海淀区清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大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检查频次和力度,重点检查桶站建设、大件及装修垃圾投放点、垃圾分类台账、管理制度等内容是否合规。督促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专员、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机制,确保宣传教育到位、值守宣传到位、桶站建设规范化到位。
“中石化润滑油清河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专门成立了一支退休老干部先锋队,发挥作用突出,在值守盯桶、入户宣传、示范分类等各个方面成为带头先锋。全年组织近3000人次的青少年、团员、党员参与垃圾分类志愿工作,号召大家都参与进来,从根本上激发了居民‘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使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有了‘从被动变主动’的提升。”执法人员介绍。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石化润滑油清河社区2021年7月被评为北京市第三批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022年被评为海淀区垃圾分类检查模范小区。
下一步,海淀区城管执法部门将把模范小区的先进做法推广到辖区更多小区,进一步做好小区内垃圾分类工作,同时督促各物业公司落实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要求,避免出现垃圾混投混放现象,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