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佳兆业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的股份上午九时正式恢复买卖。然而开盘后一度大跌40%。截至收盘,报0.66港元,跌16%,总市值为49.11亿港元。不过业内分析认为,此次佳兆业复牌事件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其复牌也是当前问题企业或困难企业逐渐走出债务风险的重要标志。
停牌11个月后复牌 成为今年首个出险房企
据了解,根据港交所相应规则,由于未能在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披露2021年的年报数据,2022去年4月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佳兆业、中国奥园、融创中国、世茂集团、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彩生活、花样年控股等17家内地房企悉数停牌。
佳兆业集团达成全部复牌条件并于2023年3月10日起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恢复买卖,标志着佳兆业风险化解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3月9日,佳兆业连还续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及2022上半年业绩报告。
佳兆业集团董事会主席郭英成在2021年度业绩报告中提到,2021年度,集团营业额及毛利分别为355.4亿元人民币(下同)、46.28亿元,较2020年分别减少36.3%、70.9%。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27.26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1.898元,2020年溢利54.47亿元,每股基本盈利0.863元。
2021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先升后降,下半年开始急剧恶化。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房企放缓投资节奏,加速资金回笼,积极降低杠杆,同时实行减省成本措施以降本增效,提升运营能力。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房企则通过处置资产、引入战投等方式,积极开展自救。
2021年,佳兆业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录得合约销售约923.5亿元,全年交付41个项目约3.2万套房源。
拓展与国央企合作 加强城市更新投资和转化
2022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则介绍,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及毛利分别为134.31亿元及23.1亿元,较2021年同期分別减少约55.3% 及75.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76.72亿元,每股基本亏损为1.104元。
土地储备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于全国51个城市合共拥有220个房地产项目,总土地储备近2740万平方米;其中大湾区土地储备1641万平方米,占集团整体土地储备的60%。大湾区城市中,深圳及广州作为集团多年来深耕的重点市场,土地储备占比达大湾区市场的38%。
在城市更新方面,2022年上半年,大湾区城市更新一城一策趋势更加明显,截至2022年6月30日,佳兆业仍有176个城市更新项目尚未纳入土地储备,占地面积约5394万平方 米。未来,拓展与国央企合作将成为佳兆业城市更新投资和转化的重要路径。集团将继续发挥在城市更新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为集团补充优质且低成本土地储备。
战略合作方面,2022年上半年,集团与招商蛇口、长城资产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房地产开发、商业综合体经营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佳兆业率先走出“央企+A M C +出险企业”纾困路径。有利于盘活商住项目资产,缓解短期+流动性困难,经营基本面有望加快企稳回升。董事会将继续减低负面影响及采取措施以管理集团的任何营运及声誉风险。
为房企债务压力化解提供宝贵经验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佳兆业此次复牌条件获得,源于其积极做整改和风险化解工作。此次佳兆业成功引入了中信、招商蛇口、长城资产等央企和 AMC,探索出多条切实有效的纾困路径,有效盘活资产,经营基本面持续回归良性轨道。
在经营层面,佳兆业明确将继续加快其开发中及已落成物业的预售及销售,并加快收回预售款项及其他应收款;并将继续积极调整销售及预售活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严跃进认为,此次佳兆业复牌事件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其复牌也是当前问题企业或困难企业逐渐走出债务风险的重要标志。此前恒大提振现房销售业务、奥园顺利达成债务处置工作等,和此次佳兆业复牌事件,都有相似性,即此类企业逐渐走出了低谷和压力,风险化解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严跃进表示,过去三年房地产业经历了剧烈的调整,尤其是房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难点。此类企业经过持续的努力,尤其是从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角度入手,客观上为后续市场下行和房企债务压力化解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后续市场信心逐渐恢复,除了购房者信心恢复外,投资者或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业的信心势必恢复。佳兆业复牌本身,就体现了企业本身不会走破产或退市之路,而更多是在持续修复的过程中,确保企业进入新一轮健康发展的通道之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