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装新品、新技术的创新发布,区域重点商业体的多点助力,融合多消费业态的主题活动……2月28日,2023丰台消费季在花乡奥莱村正式启幕,今年丰台区将主打商旅文体融合消费,AR探店、国潮美学打卡等一项项“出圈”的活动,全面拉开丰台促消费的序章。
政企联动 “数字”+“国潮”引领新消费
启动仪式上,翩跹而来的少年们惊艳亮相,呈现一场独具东方美学元素的国风服装新品秀表演,令观众们赞叹不已。
据悉,今年丰台将联手值得买、马蹄社电商社群、依文、北京汽车博物馆等线上平台,推出全场景数字化融合消费新模式。打造值得买AR探店、依文云镜互动体验、VR+汽车文化体验、数字人民币体验、线上直播优惠主题促销等活动,为广大市民带去丰富的数字消费体验。
“看到现场推介,没想到咱们丰台今年的活动这么多,对今年的节假日更期待了!”活动现场,市民王女士说。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还创新打造了2023消费季主题展区,汇聚了众多国际高端品牌、潮品新品、时尚精品,品类丰富,吸引一众消费者参观、购物。
聚焦消费前沿领域,立足新消费潮流。在启动仪式的现场,还邀请了丰台区新入驻企业代表带来新成果发布。摩丁创想现场发布“科技+”新消费场景,为现场观众带来数字化互动式场景体验,让科技与新消费的融合带来全新碰撞。JS·蒋硕品牌创始人发布了引领国潮文化潮流的春装新品,让在场人员感悟一番东方时尚美学风采。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23丰台消费季是北京消费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台区依据自身经济特色,培育发展新型消费,进一步激发区域消费活力。以依文、值得买等为代表立足丰台长期发展的龙头企业,以摩丁创想和JS·蒋硕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入驻丰台的优秀企业,将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优先在丰台区发布,为丰台区打造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贡献企业“新力量”
助力消费 全域多彩活动商旅文体融合
随着消费季的正式开启,丰台区各大重点商圈、企业等也同步开展了多姿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吸引诸多市民热情参与。
丰台重点商圈持续发力,满足居民公众多层次消费需求。花乡奥莱村开展2023年早春女神节,北京华联公益西桥购物中心、丰台大悦春风里等购物中心内重点商户,开展“同心圆”集市进社区系列活动,北京西铁营万达广场开启万趣科技创心节,打造樱花音乐节、春芽爱心市集、亲子公益嘉年华等活动,多场景、创新式、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红星美凯龙启动FUN肆嗨购节,派送1元秒变3300元、干元优惠券包等消费季福利。
此外,值得买科技以悦己消费、健康消费、家庭消费等多重场景纬度,推出美妆、运动、数码、家电等多品类产品,助力女神节“她经济”消费。
3月1日起,位于园博园的依文城堡每周六日将开展深山集市,打造手工体验活动空间、国潮美学打卡空间,在展卖国潮文创产品的同时,让市民体验古法扎染、香囊制作、醒狮刺绣、古法花灯等民族文化体验项目。
世界花卉大观园、园博园、世界公园、南宫五洲植物乐园等丰台区重点公园也将陆续开展商旅文体融合的特色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丰富的消费体验。
约惠丰台 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一整年
丰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丰台消费季活动立足“约惠丰台 感受丰范”主题,将搭建“1+5+5+N”活动框架,包括打造“消费在丰台”宣传平台,“五圈五范儿”以及五大主题板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丰台消费魅力。
2023丰台消费季将开展丽泽国际范儿·商圈潮动创意节、丰台科技园区创新范儿·商圈数字潮玩节、方庄活力范儿·商圈打卡消费节、马家堡品质范儿·商圈美好生活节、槐新魅力范儿·商圈邻里造趣节等“五圈五范儿”主题活动,彰显丰台五大商圈多彩“丰”范,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一场场商圈购、时尚潮、品质优的特色消费体验。
今年丰台区还将坚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着力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围绕五大主题板块,推出全年系列特色活动,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主要发力花卉、汽车、亲子、美食、购物、家居、夜间、时尚、首发、数字、国潮等特色消费领域,开展2023丰台汽车消费节、第十四届丰台购物嘉年华、心选首发节、丰韵年味节、国潮精品节等主题活动。
在时令节气、消夏、金秋、暖冬等重要节点,丰台餐饮企业将打造二十四节气丰味,推出消夏美食节、火锅暖冬节等活动,为市民带来匠心丰范儿、烟火气十足的特色舌尖盛宴。通过数字赋能新消费,打造智趣生活节、数字慧享节、丰台一刻钟优品节活动。聚焦暑期、国庆等节日节点,推出亲子嘉年华、丰台夜生活节等活动。
同时,在服务性消费领域,丰台区将通过商旅文体多元业态融合、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北京国际花潮节、第十一届丰台惠民文化消费季、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全面激发丰台区消费潜力。
丰台区商务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复苏,丰台区商务经济倍增发展的“黄金期”。今年丰台区将加速推动消费扩容升级,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全年将持续开展富有区域特色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摄/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