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人年终奖缩水背后 消失的超额收益和不断降低的管理费
第一财经 2023-01-28 20:32

十几个人的私募团队,年终分享十亿年终奖的“造富神话”,一直在私募圈中流传,吸引着无数中国最顶尖的优秀人材趋之若鹜。

但受制于行业整体业绩波动及相关政策,私募人的2022年终奖发放情况似乎显得并不乐观。

“今年年终奖发放情况真的不太行,不仅金额打了折扣、发放日期还延迟了好几个月。”一位主观多头私募基金经理这样对第一财经记者抱怨道。

主观多头如此,量化私募亦如此,就连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百亿私募,年终奖也“打了几折”。

当这个被无数私募人称为“私募失速的一年”成为历史后,业内更为关心的是,2023年私募“百万年终奖”、甚至“千万年终奖”的传说是否会重新摆上桌面。

“消失的超额收益”

在私募体系中“超额收益”和管理费收益的两大来源,而前者更是私募造富传说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举例而言,一个20人上下的私募团队掌管着200亿左右的资产规模,行情好时年化达到了20%、创造了40亿元利润。按照20%的超额收益提成,也就是说这个小团队仅仅一年就创造了8亿元的利润。

“就算抛去运营成本及各项费用,年底分奖金时员工也会获取不菲收益,所以在行情较好的年份,员工在岁末年初通过超额收益拿到的年终奖,往往是通过管理费获取收益的好几倍”。上述私募经理说道。

但对于大多数私募而言,几十人团队分享大额年终奖的情形并不会出现。私募排排数据显示,在112家百亿私募中,有业绩展示的私募管理人为92家,2022年平均收益为-7.16%,正收益百亿私募占比仅26%。

2022年度正收益百亿私募名单及业绩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在所有百亿私募中,仅迎水投资一家去年收益率超过10%;收益率超过5%的百亿私募也仅9家。“20%的年化收益”在今年看来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百亿私募就像是一面镜子,映衬出行业过去一整年的情况。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近期有业绩更新的17224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2022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8.03%,其中有5080只私募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占比为29.49%。以此计算,2022全年多数私募机构所能提取的超额收益较为有限。

既然超额收益贡献不了太多收益,那么私募机构的管理费是否能为员工的年终奖贡献“大半江山”。据几位私募人士透露,“百亿私募的管理费应该收益不菲,毕竟规模摆在那里”。

然而一名百亿私募内部人士对这种说法表示“异议”,因为和超额收益相比,管理费对年终奖的贡献占比着实过小。

他算了这么一笔账:“大部分国内私募机构,管理费基本上在2%上下,但多数私募走的又是代销渠道,需要缴纳‘销售服务费’,这笔费用多数在0.5%至1%(具体看渠道强势程度)之间。外加渠道认购费、税费等各项费用,对于私募机构而言,剔除这些费用私募机构们真正能拿到手的管理费只有1%左右。1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真正到手的管理费也就1亿元上下,所以私募的收益大头还是超额这块。”

更为不乐观的是,2022年不少私募机构们还调低了管理费用。

2022年2月,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表示,旗下所有产品累计净值在1元以下的,都不收取管理费,等净值回到1以上再收;4月,敦和资管董事长施建军表示,会对单位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采取管理费或固定投资顾问费暂时减收60%的措施;9月,希格斯投资也宣布免除旗下水手系列产品半年的管理费。

除了东方港湾等百亿私募外,2022年也有不少中小私募加入“降费大军”,宣布三年免管理费,或者一年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全免。

“总体而言,超额收益拿不到,本就不多的管理费也一降再降,整体而言私募机构的年终奖肯定是不如去年的。”一位私募人士总结道。

无法计提超额收益的百亿私募

在整体行情不佳的大背景下,量化私募机构们展现出一定的“防御属性”,业绩表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私募排排数据显示,2022年百亿量化私募数量与2021年持平,28家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为-1.33%,其中11家机构取得正收益,赚钱百亿量化私募占比40%,上海宽德、思勰投资、珠海致诚卓远业绩称雄。

具体分策略来看,私募证券基金旗下主观多头产品2022年收益率均值为-15.47%,量化多头产品的收益率均值为-7.64%。量化多头产品在2022年表现更胜一筹。

由此,一些业内人士预测,量化私募们的人均年终奖发放情况会优于主观多头。

“分产品、分策略,不同基金经理之间年终奖差异很大,多数做股票的量化基金经理年终奖会有一定幅度的缩水,做CTA策略(管理期货策略)的量化基金经理收益情况会好一些。”一位百亿量化私募机构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举例而言,虽然与主观多头相比,量化选股略胜一筹,但在2022年整体行情表现不佳的大背景下,多数量化选股策略产品绝对收益表现并不好。

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总体而言,有业绩显示的677只量化选股产品,2022年平均收益为-6.3%,其中取得正收益的仅有163只。

具体来看,在中证500指增产品中,有业绩显示的454只量化选股产品,2022年平均收益为-8.45%,其中取得正收益的仅有40只;而在中证1000指增产品中,有业绩显示的98只量化选股产品,2022年平均收益为-4.24%,其中取得正收益的仅有25只。

对于追踪指数的量化选股产品,追踪标的跌跌不休自然是其净值一跌再跌的最重要原因。2022全年,中证500指数下跌了20.31%、中证1000下跌幅度则达到21.58%。所以固然有“紫杰宏阳1号”、“九坤日享中证1000指数增强1号”这样逆势获取超额收益的产品存在(2022年收益分别达到52.95%和10.49%),但多数指增产品收益表现不佳,导致管理产品的基金经理年终奖在一定程度上缩水。

对比之下,得益于2022年大宗商品的收益,量化基金经理中CTA策略基金经理年终奖会“略高一些”。

私募排排数据显示,2022全年,1835只期货及衍生品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达6.39%(也是2022年唯二平均收益为正的两大策略),共有1180只产品取得正向收益,正收益占比达64.31%。

“但量化公司很难把基金经理所管产品业绩和该经理年终奖直接挂钩,这和主观多头产品有所不同,有些主观多头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就管几只产品,这些产品年末盈利情况公司很容易测算,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从中分取收益就好。”上述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说道。

但在量化策略中,是很多人的策略混合到一个大策略中,最终审核时,你的策略给这只产品贡献多少收益,他的策略给这只产品贡献多少收益,是谁提供的因子对产品收益贡献大?这些都是要精确计算、再做收益分配。

此外,对于量化私募而言,“不允许一部分产品提取超额收益”,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经理们的收入。

2021年末、2022年初, 一些量化私募人士透露,2021年12月部分托管方收到窗口指导,后续私募管理人在客户亏损的情况下不得计提超额收益部分的业绩报酬,而且计提完成后客户持有份额不能为亏损状态。

举例而言,中证500指数在某一时间段跌幅为20%,如果投资人购买的指数增强产品同期跌幅为10%,那么此前私募管理人可根据合同规定提取基金10%的超额收益部分的业绩报酬。也就是说,在该产品负收益之下,投资人不但要交基金管理费,还要被计提超额业绩报酬。

而2022年初颁布的新规其实是将私募产品回归普通业绩计提模式,只有赚到钱、收益为正,管理人才能计提业绩报酬,上述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供给侧改革后行业进一步分化

站在当下时点展望未来,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2022年私募“供给端政策改革”仍将影响着2023年行业发展。

2022年5月中下旬,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其中一条关于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的细则规定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

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从公募离职,想要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从之前的只需等待3个月,延长到1年。

有行业人士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蓬勃发展,但人才流失严重,一批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在做出名气和业绩后,迅速转身奔私,募集资金发行产品,对行业造成了较大的震动。如今,政策加大限制公奔私的约束,有利于促进行业的人才稳定。“可以打击一些想乘着高光时刻赚快钱的基金经理”,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机会成本的陡增,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影响了基金经理的职业选择。自该消息发布之后,“公奔私”基金经理数量明显减少。

2022年末,基金业协会更是将对2014年1月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并将名称修改为“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在征求意见稿中对资金实力的明确规定也体现出了监管的新要求:私募基金的实缴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在初始募集规模方面,私募证券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创业投资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我们对最新颁布的私募备案办法做过评估,虽然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但预计今年会很快落地。一旦正式施行,由于提高了私募准入门槛,该办法会大大加速行业洗牌速度,优胜劣汰。”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从数据分析,2022年协会也的确在引导部分私募机构出清市场。

截至2022年末,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同比下降3.8%;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22家,同比下降0.5%,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14303家,同比下降4.7%。百亿私募基金管理人397家,同比增长1.5%;其中,百亿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113家、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268家,同比分别下降1.2%、增长3.9%。管理规模为零的机构占比8.6%,较去年底减少4.5个百分点;管理规模在1000万以下的机构占比27.1%,较去年底减少3.9个百分点。

“出大于进”的主旋律下,不少私募人士预计,行业资金、资源会进一步向合法合规的头部私募靠拢,如果后续行情回暖,顶流私募们2023年终奖“是一个可以让人期待的数字”。而那些挣扎在时代旋涡中的尾部私募们,遑论年终奖,如何活下去或许才是他们更应该思考的命题。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什么情况?百亿私募数锐减,正收益产品仅三成……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2024-09-17
拯救“消失的年终奖”?从边花边赚的零钱理财开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年终奖理财争夺战打响 银行花式揽客
证券日报 2024-01-13
这届打工人,年终奖还买理财吗?
中新经纬 2024-01-06
量化巨头劳动纠纷案细节来了!涉及千万年终奖,还有“偷拍”视频
券商中国 2023-05-23
半数职场人年终奖已到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30
私募人年终奖缩水背后:消失的超额收益和不断降低的管理费
第一财经 2023-01-28
头部私募调降管理费 中小私募如何跟进
上海证券报 2022-0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