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除夕下午,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副队长、运行主管、教员机长许凡驾着直升机去大连一个海岛上转运一位重症老人,他将老人转交给120,返回时天已经黑了。当时,大连到处都在放烟花,那一刻,许凡觉得,这就是自己要守护的“万家灯火”,值了!
许凡是北部海域浪尖上的救援“逆行者”。
近十几年春节,许凡都守在北部海域,当回家的游子或是航行的船员在海上“春运”大潮中遇到危险时,他便驾着直升机,带着队员们赶赴救援一线。
许凡是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副队长、运行主管、教员机长,在惊涛骇浪中救人已经成了他和队友们的“家常便饭”。有一年,除夕下午,驾着直升机去大连一个海岛上转运一位重症老人,他将老人转交给120,返回时天已经黑了。当时,大连到处都在放烟花,那一刻,许凡觉得,这就是自己要守护的“万家灯火”,值了!
经历了3年疫情,今年是“乙类乙管”后的第一场春运,海上的客运频繁了,渔民多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救援任务可能要增加了。但许凡说,十几年春运积攒的经验,加上队里平时高质量的训练,他们一点也不慌。
“我们的船要沉没了”
“我们的船要沉没了。”2022年9月4日,“琼昌渔20318”突遇强风,船舱进水,12人遇险,请求派直升机前往救助。1分钟后,北一飞蓬莱值班点拉响了警报。许凡带着救援人员从蓬莱机场起飞,55分钟后,抵达救助区。
“水面还漂着几个人。”飞行队抵达现场时,一些社会船只已经开始救援了,他们向飞行队提供了这一信息。在社会救援力量的指引下,机组成员立即进行低空搜索,经20分钟扩大搜救作业,锁定了遇险人员的具体位置。
当时,许凡看到,“琼昌渔20318”沉了以后,船上的油污溢了出来,在海面上染出了一条2-3公里长、接近1公里宽的油污带,遇险人员就泡在油污带里,每隔几百米就泡着一个人。受11号台风“轩岚诺”影响,现场风力很大,浪高达五六米。
被救援人员发现时,5位落水者已经在海水里泡了七八个小时。他们推测,这艘船是在半夜遇险的,海水的温度很低。落水的人衣着单薄,有人穿了救生衣,有人抓着漂浮物,一些人已经随着海流漂了一段距离,这让许凡和队友们万分焦急。
许凡是机长,他操作直升机,与绞车手相互配合,将救生员放进海里。救生员跳进油污带,快速游到遇险人员身边,抱住他们,将救援套套在他们身上,借助绞车由直升机拉到飞机上。
在油污带里救人,对救生员来说是一个考验。往前游时,带着油污的海水有时会直接灌到救生员的嘴里。救生员放下去时身上都是干净的,吊上来时,就变成黑黢黢、脏兮兮的了,所有人身上都有一股很重的柴油味。
很快,水面上漂着的人,一个一个被救了上来。但由于在海里泡得时间太长,有人呛了水,有人身体已经冻僵了,还有人被海浪拍晕了……机组将这5名获救人员同另外6名被过往船舶救起的渔民一起,接上直升机,送到威海救治。让救援队遗憾的是,获救11人中,有2人的生命体征已经十分微弱,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幸好救援相对及时,许凡说,“如果再晚一段时间的话,水里那几人可能很难全部存活下来。”
以万全准备护万家灯火
许凡所在的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被称为“北海神鹰”。当有人在连云港以北26万平方公里的北部海域遇到危险时,他们就像一只鹰一样快速起飞。越是风高浪急的救援,越是需要他们。
去年3月,“众舰33”轮在大连海域发生主机故障、双锚断裂,船舶失控漂航,9名船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许凡和队友们前往出事区域进行救援。
当时,受冷空气和出海气旋共同影响,救援现场风力达到7级,阵风有8-9级,浪高3-4米。货船失控后,随风浪起伏,上下晃动幅度有4-5米,左右倾斜30°,甲板上障碍物多、高度高,吊运空间狭小、直升机稳定悬停难度大,并且吊运救生员作业系数难度更大,如果飞行员技术不过硬,很难保证救生员的安全。
但许凡观察发现,船在起伏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短的相对平稳的间隙,于是,他与绞车手相互配合,“见缝插针式”地将救生员放到甲板上;救生员接救遇险者后、船舶起伏幅度比较小时,他们再将救生员和被困人员一个一个拉上来,最终9人成功获救。
海上航空救援是一个风险极高的领域。许凡说,“没有任何两次救助是完全一样的,每一次遇到的都是新问题。”相较于东部海域、南部海域的救援,北方的救援最常遇到的是寒潮天气。寒潮过境时,往往伴随着雨夹雪、下雪、大雾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直升机在空中结冰,增加飞行员的风险。
“春运期间虽然客流量增加,但对救助来讲,安全事件反而少了。”许凡表示,这与
交通运输部门加强管理以及船员和乘客提高安全意识密不可分。作为救援力量,他们一直保持高度警惕。
在渤海湾,仅大连和烟台之间每天就有十几条客滚船,客船上乘客较多,一旦出点问题,对应急值守力量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许凡说,“我们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希望大家平安!”
文/赵丽梅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