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非常重要。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有效减少老年人住院率和预防重症、死亡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党双锁表示,关爱老人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提升起来,全民防疫的屏障才会巩固。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呼吁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党双锁认为,奥密克戎病毒传播性更强,隐匿性更强。老年人抵抗力低,更容易感染,也经不起感染。60岁以上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党双锁解释道,这与老年人身体机能有关,因为较其他年龄段人群体质较弱,老年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往往会变得比较重,住院率及病重率高,老年人发生中重症新冠肺炎、住院、死亡的风险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在临床当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新冠病毒疫苗对于降重症、降死亡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未接种或未完成加强接种的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高感染风险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获得最佳保护效果。
出门少并不意味着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平时大多数时间在家中,很少外出活动,接触病毒的机会比较少,没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不出门或出门少,并不意味着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党双锁表示,现代社会交通更加便利、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任何地方都不是与病毒隔绝的。即使老年人住在偏远的农村,也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其次,即使老年人不出远门,但菜场、农贸集市、商场超市、红白事聚餐、老年活动室、棋牌室等老年人经常聚集的地方,仍是病毒感染的高危场所。再次,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饮食起居需要家属或者陪护协助完成,存在家属或陪护携带新冠病毒感染老年人的风险。事实上,确实发生过家庭成员把新冠肺炎传染给老年人的情况。
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不出门,如果回家探望老人的晚辈是无症状感染者,老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间“中招”。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本着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每个人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党双锁呼吁老年群体,不要轻信网络传言或错误信息,要及时主动接种疫苗,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只要满足条件一定要加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有些人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担心疫苗接种会发生异常反应,对接种心存顾虑。
对此,党双锁认为,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只要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均不作为接种禁忌。
临床试验证明,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的。从目前疫苗接种的真实情况来看,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正是因为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如果没有接种疫苗或者没有接种加强针,发生重症甚至引起死亡的风险更高,所以比其他人更需要接种。
据悉,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加方便地接种疫苗,各地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使用流动接种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同时也有通过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希望通过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用疫苗保护老年人群健康。
“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更大了,疫苗接种就是重要的一环。对于老年人来讲,只要满足条件,一定要加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双锁建议,广大老年人和子女,应齐心协力补齐短板、筑牢屏障,既实现自我保护,也履行社会责任。
文/张黎娜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