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消防指挥中心正式启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中心与北京市“119”指挥中心形成“一主一备,双核运行”,可完成副中心独立接警和承接部分全市“119”警情,在战略定位、功能设计、硬件建设方面居全国消防指挥中心前列。
数十年间北京“119”接警调度历经不同模式
北京“119”长期以来坚持有警必接、接警必处,排兵向水与火逆行,运筹在危难中解民,始终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最硬的作风回应群众之所求。回顾北京“119”的发展历程,接处警和调度指挥模式与通信技术进步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密不可分,从90年代的程控电话调度台、手写调派单,逐步演化为如今的智能化接处警系统,指挥中心也从最初的通信组、调度室发展为集应急值守、力量调度、远程指挥、辅助决策、信息汇聚、数据分析、灾害预警于一体的合成化作战“大脑中枢”。
2002年以前,“城八区”火灾报警由市“119”集中受理,而郊区县由消防中队电话室分散受理,调度指挥主要靠一部电话、一部电台、一本台账,虽简洁迅速,但互不连通,遇有大火巨灾无法在第一时间建立联动高效的指挥体系,特别是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群众报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市民报警电话因受技术条件影响,需要在市区县之间转接。为此,2002年市“119”主动求变,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将郊区县接警线路和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全市的“统一接警,集中调派”。
随着首都经济快速发展,“119”报警量由年均1.2万余起增加至年均4.6万余起,上升300%;基层消防力量也由原有的53个消防站、260余辆消防车,增加至目前的358个消防站、1315辆消防车,外加2万余支自防自救力量,对当前总队“统一接警、集中调派”的指挥模式带来了极大挑战。
北京总队大力制定出台5大类30项初战机制改革措施,使接警出动至到场展开整体平均用时比过去快了近4分钟。同时,北京总队又从“119”接处警的源头上着手,对报警话务的交换分配原理进行突破,推出了“多方通话、分级受理、联合调派”接警调派新模式,打破了直辖市总队集中接警的旧惯例,实现了在支队指挥中心自主接警的同时,就近消防站、总队指挥中心同时振铃,同步接收报警信息,既兼顾了集中接警的快速高效、又体现了分散接警的科学精准,还激发了支队级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新活力。
副中心消防指挥中心与市“119”指挥中心“双核运行”
为续写“一短三快”初战机制,切实提升支队级指挥中心专业化、智能化、实战化水平,全力构建首都消防救援队伍集约高效、专业精准的作战指挥体系。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一次性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现代化支队指挥中心,接入全市“119”报警通信链路,具备独立受理副中心“119”报警,调度全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能力,与总队指挥中心“一主一备,双核运行”,在总队指挥中心接警繁忙的情况下,可以承接部分全市警情,在战略定位、功能设计、硬件建设方面跃居全国消防指挥中心前列。
指挥中心总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划分为指挥大厅、作战制图室、会商研判室、指挥长室、办公室的“一厅四室”;设置接警调度、情报信息、指挥决策、融合值守、舒缓休闲5大功能区域、21个值守席位,形成“专区专用、分区互通、全区并融”的立体化架构。67平方米的LED小间距指挥大屏,支持60路4K信号拼接,多灾情指挥“一键切换”。
另外,指挥中心还遴选9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战训专家充实作战指挥长队伍,24小时坐班值守、手台监听、入群指挥;满编配备4名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干部,12名接警调度员持证上岗,聘请建筑、燃气、石化、新能源4名行业领域专家工作日期间轮流在指挥中心坐班值守;建立专家会商机制,实现5分钟联通,1小时到岗,提供专业业务指导。
力求打造成保障城市副中心安全的综合指挥中心
未来在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后,指挥中心还将在全区布点建设无人机机库,配备具有自动巡航功能的侦察无人机,搭载三光吊舱高清影像系统,自动识别灾情要素特征,将无人机配备到班组,实现空地一体、透明作战。为指战员配备自身状态监测、火场音视频采集和语音通信指挥“三合一”的数字化单兵系统,大力提升人员科学管控水平。通过一车通管、智能图像识别系统,指挥中心可对初战行动各环节效率、车辆超速、违规作业、个人防护装备佩戴不规范等进行监督提醒。
不断扩充“物联、数联、智联”数字底座,打造“一张图总览、一站式分析、一体化指挥、一条线作战”的全程可视化指挥数智化驾驶舱。以物联网感知技术为基础,从战场环境感知和作战力量感知两个方面入手,建设全时段、多维度、伴随式数据采集系统,打造数字化透明战场。引入“依据现代建筑火灾特性和火灾动力学理论指导灭火作战”理念,建立程序化作战,清单式指挥,自动化提示现代化灭火救援模式外,还将利用5G可视化报警,报警人可在不安装任何App小程序情况下,一键进行视频报警,便于指挥中心迅速了解现场灾情类型等级。
据悉,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未来将把指挥中心打造成为保障城市副中心安全的综合指挥中心、北京市119“主备”运行的联动调度中心、全灾种应急处置的智能辅助中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朱葳
校对/李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