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血压人数已达3亿人,冠心病、脑梗死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更是逐年攀升。但是,只要掌握正确的降压方法,高血压就能做到可防可控。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存在这种情况:血压犹如过山车忽高忽低,即使加大降压药剂量也控制不稳。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降压“事半功倍”?下面3个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01
短效药与长效药的选择
先说一个病例:50岁男性患者,患高血压3年,平时并没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只是在出现头晕不适时才临时吃点硝苯地平缓释片。近1年血压越来越高,最高时能达到180/110 mmHg,降压药的剂量也越吃越大,甚至一天吃到三至四次,每次吃两片,血压仍然忽高忽低。刚吃完药时血压能降到140/90 mmHg,可是没过一两个小时就再次飙升!反而还因为血压波动频繁出现了头疼头晕。
这位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并不长,吃完降压药后血压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就是不能保持稳定,这都是短效降压药“惹的祸”。市面上的降压药琳琅满目,但是降压效果却完全不同。在这里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选择服用长效降压药,避免短效药。这是为什么呢?
市面上常见的短效降压药有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等等,它们在服用后释放快,代谢也快,一般4至6个小时降压效果就会消失,所以说明书中要求每天服用3次。一旦服用不及时甚至漏服,血压就会骤然上升,这种压力变化对血管的损伤更大,引发脑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反而升高,很多患者还会在服药期间出现明显的头晕头痛。
随着制药机制的改进,现在的长效降压药药效释放迅速且均衡,以达到稳定降压的目的;同时药效持续时间长,可以超过24小时,以实现持续降压,不会在服药间歇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每天早晨服用1次即可。
如果能长期规律服用长效降压药,即使短时间内出现漏服,血压依然可以保持稳定,而这也是有的患者误以为高血压被“治愈”的原因所在。市面上常见的长效降压药有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缬沙坦等等。
过去,长效降压药价格过高,一片药三四块钱以上的价格让人难以长期承受,现如今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的实行,使得不少长效降压药价格降到了每片几毛钱,这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02
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
不少患者发现,得了高血压后,本想去医院调一调开点降压药就完了,结果医生却先给开了各种CT、超声检查。其实,这正是医生在对高血压进行原发性和继发性的鉴别,因为两种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多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过服药和改善生活方式即可有效降压。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此时身体内调节血压的神经及激素水平异常,血压出现顽固性升高甚至明显波动。
继发性占高血压总人数的10%,而且比例在不断上升,药物治疗不仅效果差,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甚至会因为服用ACEI/ARB降压药出现肾衰等并发症!
此时,通过支架植入解除肾动脉狭窄或切除增生的肾上腺等手术才是有效的降压方法,手术后甚至可以不用再服用降压药就能维持正常的血压。
所以在进行高血压治疗前,一定要先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常见的检查项目有高血压六项、24小时钾钠氯检查、肾上腺CT、肾血管超声等。
03
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
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往往可以对降压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人体一天之内的血压是处于时刻波动的,整体血压曲线呈勺形。晨起6点至8点会出现一个血压的高峰,也就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刻,随后血压开始下降。对于高血压患者,晨起血压高峰尤其明显。由于很多患者害怕服用降压药会“伤胃”,往往选择在早饭后甚至是睡前服用降压药,这是不恰当的。
首先,降压药并不会伤胃,所以完全可以放在餐前甚至空腹时服用;再次,降压药宜晨起空腹时服用。这样一来药效恰好可以覆盖早上血压最高的时段,可以有效治疗晨起血压高峰。
在这里也特别提醒大家,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符合晨起血压最高的杓型高血压,但接近20%的患者却是反杓型高血压,也就是夜间血压异常升高,这就需要在睡前服用降压药。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首先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明确高血压类型后再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