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作为国家广电总局“我们的新时代”主题展播活动重点电视剧项目的《大考》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档,爱奇艺、腾讯视频、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平台同步播出。这部电视剧融合了高考、疫情、洪灾等元素,当然更重要的,我以为是片中渗透的人间烟火。
在第一集中,主要人物纷纷登场,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不同的考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有的考生是留守孩子,父母因为生活的原因在武汉经营批发生意;有的考生成绩很好,母亲在县城里做小生意,父亲却沉迷于游戏;有的考生酷爱绘画,想考美术专业,母亲却激烈反对……这些考生的状态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正是发展中的复杂中国的缩影。这缩影里有欢乐、有追求,也有焦虑和无奈。
《大考》可谓名角云集。一批观众熟悉的老中青优秀演员在第一集已经登场,包括陈宝国、王千源、李庚希、胡先煦、荣梓杉、郭涛、梁静 、颜丙燕、王骁、曹曦文、蓝盈莹等。其中,陈宝国饰金和县四中老校长史爱华、王千源饰金和县一中校长王本中、李庚希饰留守女生田雯雯、胡先煦饰“学霸”周博文、荣梓杉饰艺考生吴家俊。
不过,以上都不是我最关注的。我最感兴趣的是这部电视剧几乎全部在安徽省歙县取景,而剧中金和县一中的拍摄地就在我的母校歙县中学(金和县四中取景地是歙县二中)!
电视剧开篇的镜头,是甫一出场的田雯雯,骑着共享单车出现在古城。镜头掠过之处,竟是我年少时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县里人称为“税务上顶”的地方,真是令我心头一震。青砖黛瓦,拱角飞檐,远处就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牌坊。在清晨的雾霭里,歙县古城显得静谧而古朴。
王千源带着学生击鼓以励志的地方就是歙县中学的操场,这座操场的旁边立着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三元坊,三元坊的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枋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枋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每块额枋空档处分别对应各类功名等级,镌有历代歙县中试者姓名。据说在全国所有的中学里,只有歙县中学的门口有这样与考试有关的牌坊。一方面,自然说明徽州人爱立牌坊,另一方面也说明徽州人对读书的重视。
随着剧情的展开,相信有越来越多的歙县建筑元素映入观众的眼帘。
主创团队为什么选择皖南的一座古城作为其拍摄地,而且把大量的镜头放在两所中学里呢?我以为这恰恰是主创团队的高明之处。
在我们以往所看到的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中,故事大多发生在大都市,却很少有人观照基层的县城。事实上,全国有28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从县域内普通高中的分布看,县里和下辖的农村高中占了全国普通高中近一半。就高考而言,对于县里的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大。从世俗的成功意义上来说,如果他们高考成功,往后的人生通常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毫无疑问,一个县城里的学生要想考到北京、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历程非常艰辛。除了用功,别无他途。但是,由于县城高中条件所限,要想考出极佳的成绩,仍然困难重重。以母校歙县中学为例,它是黄山市内的三所安徽省示范高中之一,三十多年来,教学水平一直非常好,近年的高考成绩在黄山市总是名列前茅,但是高分段学生,从比例上讲还是不算多。原因何在呢?
我当年在歙县中学读书的时候,感觉母校的条件很好。后来到了北京读书工作,接触了不少北京的中小学,才发现差距之大。这实在不能怪母校,作为县域高中,我觉得歙县中学已经非常出色,但是一线城市的那些优质中学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首先,办学条件差距大。由于地方财政能力相对薄弱,县中的投入无法和一线城市优质校相比,校舍和基础设施都存在缺口,大班额现象普遍,整体办学条件是薄弱的。以“走班制”为例,北京市海淀区的几大名校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实行“走班制”,但县城里这样做的学校还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因为师资和教学空间资源都不允许。大城市的“走班制”其实已经是大学里上课的雏形,学生根据爱好选课,除了基础班,大部分课程也许都是在走班中完成。
其次,招生管理的规范问题。近年,公立县中生源流向外地或者流向私立高中的情况较为普遍,好在国家已经出台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对实行公民同招作出了部署。不过正像《大考》中的金和县一中和四中两所学校的区别——一中是住宿封闭式管理,四中是走读生多,我听家乡的朋友说,歙县中学作为县里最好的高中,也常常面临被私立学校抢生源的问题。私立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家长省心;同时私立校对高分录取的学生给予奖励,这就更吸引家长和学生们去选择了。所以,这样的竞争环境是否公平,是否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县域教育生态,值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深思。
再次,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一线城市的优质高中在招聘教师时,著名高校的毕业生趋之若鹜已经不算新闻。其实,仔细想,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一个现实而明智的选择。因为既解决了大城市户口,又有相对稳定和体面的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和孩子打交道的毕业生,那就更好了,你会感受到校园里无处不在的青春气息和阳光活力。但是,县城高中所招聘的老师总体水平和一线优质高中教师比是有差距的。因为地理位置、学校条件、工资待遇都是很现实的限制条件。
最后,是办学水平的问题。广大的县城高中学子们至今都是在题海中遨游,一线城市开展得风生水起的劳动教育、美育甚至体育对于县里的孩子来说都有些距离遥远。北京市众多的金帆艺术团(比如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团等),有的堪比国家级水平,但在县里的孩子看来则遥遥不可即,他们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所以,深化县中教学改革,推进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积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并充分利用县域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县中育人质量,是下一步县域高中发展所需要考虑的。
《大考》的主创把故事背景放在南方小城,是对最基层中国社会生活的致敬。在古巷弄袅袅升起的炊烟里,在古民居斑驳精致的窗花里,一定有主创团队对县域高中教学考试的思考,也有对普罗大众人情百态的深情抒写。
随着剧情的铺展,请让我们继续领略皖南徽州独特的古城风情,也让我们去思索高考给平常百姓所带来的的深刻影响。
文/鲍丹禾(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北京市作协会员)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