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中国 天河筑梦】南水北调,给北京带来了哪些改变?
中国新闻网 2022-10-06 21:30

走进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思源碑上镌刻的“南水北调”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在记录着南水北调取得的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提醒着人们“饮水思源”。

南水北调工程给北京带来了哪些改变?产生了哪些效益?

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思源碑。中新财经 吴家驹 摄

水量变多了 水质变好了

北京是资源性缺水的特大型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7.35亿立方米,统计分析全域水资源总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1999年以来受持续干旱,人口增加和城市快速发展交织叠加影响,北京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左右。同时,大量开采地下水保障城市发展需要,曾一度加剧了河湖生态系统的萎缩退化,诱发了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而在2014年12月12日,“南水”来了!

南水北调水进京,使北京水资源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可向北京供水10亿立方米,截至2022年9月末北京累计接收江水已超80亿立方米,北京年人均水资源量也由10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

同时,南水北调水大幅置换本地水源,密云水库储量快速恢复,最大蓄水量达35.79亿立方米(2021年10月),创建库以来新纪录,首都重要地表饮用水源地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的作用更加凸显。

此外,江水进京后逐步成为城市生活供水主力水源,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全市1500余万市民喝上了优质的南来之水,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升下降为120-130毫克/升。

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明渠。中新财经 吴家驹 摄

河流复苏了

由于多年干涸,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等河流,存在着河流形态消失、生态空间被占、流动性被阻等突出问题。

得益于南水北调水和万家寨引黄水等其他外部水源的强力支撑,加上优化调配本地水库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干涸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河流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机会。

其中,针对永定河的问题,近年来北京市依据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遵循“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工作理念,2019年起“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统筹多水源滚动开展了5次永定河北京段集中生态补水工作,补水总量超过10亿立方米。

2021年,北京市抓住降水丰沛的有利时机,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径、多目标联合调度,系统实施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三大流域长历时生态补水,进一步扩大了地下水回补区域和地表水河网受水范围。

于是,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新增有水河道46条、有水河长786公里、水面71平方公里,多处干涸多年的泉眼复涌,干涸多年的北京母亲河重现生机。

2021年北京市全市河流、水库等健康水体占比达85.8%,首都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修复,城乡河湖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勃勃生机。

紫竹院的鸭子。中新财经 吴家驹 摄

动物回来了

水质变好了,河流复苏了,动物们也回来了。

近年来,北京市全市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黑鹳、白鹭、黑天鹅等珍稀水禽成为常客留鸟,各水域“入驻”的本地鱼已超过60种。

据媒体此前报道,2021年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水草打捞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而这已不是团城湖管理处第一次发现国家级保护动物。自南水北调通水以来,由于水质好、人为干扰少,再加上环境的不断改善,团城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20多种鸟类栖息繁衍。

如今走进北京颐和园、玉渊潭、紫竹院等公园,鸟类随处可见,草木郁郁葱葱。生态环境的改变,吸引着动物们,也愉悦着人们的心情。

“水”让北京发生了改变,饮水思源,北京的焕然一新,离不开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坚守在工程一线的南水北调人。

文/中新财经 吴家驹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水利部:南水北调已成为许多北方城市供水生命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104亿方“南水”润泽京华
北京日报 2024-10-16
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2
受益人口超1600万!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12
北京水生态日趋向好:健康水体超八成,地下水位连续八年回升
央视网 2024-05-12
北京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永定河27年来首现全年全线有水
北京晚报 2024-01-05
今天,“南水”进京九周年! 已成保障北京用水主力水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