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卫星导航、能源技术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面对我国在部分领域依然存在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丢掉幻想,正视现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将有力推动我国新型举国体制进一步完善,为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复杂性、战略性和垄断性等突出特点,这就要求必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从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有利作用。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是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根本动力。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更多的创新场景、更低的创新成本和更高的创新收益。我国正处于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时期,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网民规模已突破10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不断增长,这些现实条件都为各类关键核心技术迅速产业化和规模化创造了理想的发展空间。同时,超大规模市场还意味着更好的竞争生态和创新生态,可以更好分摊关键核心技术投入成本,确保商业可持续性,推动技术应用尽早布局,从而抢占制高点,赢得先机。
推动目标实现与经济效益更好结合。新型举国体制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虽与传统举国体制一样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但新型举国体制更加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高度重视激励问题。推动目标实现与经济效益更好结合,意味着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参与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传统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最终目标是“非市场化”的产品,而新型举国体制下我们所面对的“卡脖子”技术大多为商业化项目的一部分,许多科研成果最终要转化为商品,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性质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商品导向,这就要求新型举国体制既看技术链也看价值链、既看产品也看市场表现。因此,新型举国体制要更多利用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引导市场,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主要运用市场方式、经济手段解决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的立项、决策、预算投入、利益分配等问题。
推动创新主体与创新平台更好结合。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来落地实践,并且要以平台为载体聚集创新主体,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还不多,反映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还有一些痼疾需要破解,应当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我国正加紧建设大型国家级创新平台,连同一大批国家级中小型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平台,将构成我国创新体系的核心支柱。在这些平台中,要优中选优,促进大型平台形成规模优势。要依托优质创新平台,集中组织实施一批长周期、高风险、原创性强的基础研究项目,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前瞻部署。推动创新主体与创新平台更好结合,有利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整合,解决科技计划、投入、管理分散以及创新资源碎片化等问题,集成优势创新资源,统筹科研精锐力量,将任务和目标聚焦到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的关键点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更好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颠覆性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坚持以全球视野来谋划推动,深化创新开放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历史经验显示,正是坚持了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结合,我国通信技术从3G起步,经过4G的积累发展,到5G阶段掌握了较多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建立起了竞争优势。要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结合,努力提升使用全球创新资源能力,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努力从熟悉了解国际标准向共同制定国际标准迈进,打造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是吸引全球资本、技术乃至海外高科技人才加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优势,要坚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支持国内自主创新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有效合作,从而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难题。
文/李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