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继续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到,本市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本市将结合实际,适时出台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本市将打造100个以休闲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市级美丽休闲乡村,培育200个北京休闲农业品牌目的地,培育评定等级乡村民宿1000家。
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13项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将其合并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议案,作为今年市政府专项报告内容,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成立协调小组,市农业农村局主办,25家单位协办。
《报告》介绍了一组成绩:本市通过改革引领,释放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股东334.5万人,集体土地总面积2044万亩,集体账面资产总额9914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本市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登记面积280.7万亩,颁发证书51.4万份。稳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本市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大兴、昌平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在信息化管理、有偿使用和退出等方面形成新经验。
《报告》给出了详实的数据:本市积极培育特色精品农业。创建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7个市级特色专业示范村。培育3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0个“北京优农”品牌目录。2021年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总量增长10%,达到27.7万吨。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0个、星级休闲农业园区224个,培育乡村民宿精品近5000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个。2021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252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2.6亿元,人均消费增长10%。
值得注意的是,本市坚持规划引领。印发“十四五”时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行动方案,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统筹各级规划在乡镇层面落位,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911个村庄规划实现“应编尽编”,分批次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100多个村整村完工。此外,全面推行“田长制”,推进耕地复耕复垦,耕地保有量从140万亩回升至166万亩以上。
本市持续开展人才京郊行、“百师进百村”等活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选派第六批720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储备8083名村级后备人才,确保每个村至少2名。修订完善村干部基本待遇保障实施办法,村“两委”35岁以下年轻干部配备率达到100%。
问题及建议:
将打造100个市级美丽休闲乡村
培育评定等级乡村民宿1000家
《报告》也客观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市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亿元以上的村33个,500万元以上的村622个,但仍有300多个村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5个生态涵养区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仅占全市的9.4%。完成改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仅35.7%的村实现股份分红。此外,还存在产业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用地等保障机制有待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有能力的带头人等问题。
《报告》对症下药,给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扎实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共建共享新时代首都发展成果。《报告》还列出了实招,首先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乡村人才保障。实施村级后备人才“星火计划”,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人才开发培养使用体系,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万人次以上,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
同时,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各类资源要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盘活利用好闲置宅基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严格耕地用途管控,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结合北京实际,适时出台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出台零散配套设施用地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制度化的乡村产业用地保障机制。
本市将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报告》绘出蓝图:到2025年,创建2至3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5个产值超2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认定10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提升3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设施蔬菜、良种蛋鸡2个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本市还将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打造100个以休闲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市级美丽休闲乡村,培育200个北京休闲农业品牌目的地。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精品,培育评定等级乡村民宿1000家。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到40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