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城亮出能源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新能源飞机成展区焦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7 18:06

9月1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共同举办的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开幕。据了解,这是能源领域的国家级高层次论坛活动连续第四年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核心区举办。不仅实现了4个“首次”,展区现场央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民企在能源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也集中亮相。

首次邀请到诺奖获得者参会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未来科学城是首都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呈现“两区一心”空间格局及“两谷一园”创新布局。目前“能源谷”集中入驻74家高端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46个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7个院士工作站。

本次论坛实现了4个“首次”:首次邀请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会。诺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在主论坛发表了视频演讲;首次邀请包括能源领域龙头央企在内的未来科学城全部入驻央企参加论坛;首次组织北京市能源创新成果主题展览;首次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放参观。

在论坛上,《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 能源供给革命(2022)》正式发布,其中总结和梳理近四年来的中国能源供给革命的成效、中国能源供给革命的展望和典型案例。

全国首个商务区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将于10月发布

此外,未来科学城的相关人员还介绍了全国首个商务区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有关情况。2015年9月18日,在国家标准委的见证下,法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未来科学城和法国韦利济-维拉库布莱市签订了《中法商务区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合作意向书》,正式开展商务区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合作。

目前,未来城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商务区 GB/T40759-2021本地实施指南》已于2021年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国际标准ISO37108《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商务区 ISO37101本地实施指南》将于2022年10月正式发布。该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各类商务区,以及产业和功能相似的其他区域,旨在为不同类型商务区(中央商务区、金融商务区、科技商务区、会展商务区、旅游商务区等)提供具体实施方案,对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北大的这项技术实现场馆整体节能50%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论坛首次举办的户外展览中,最大亮点是在能源谷首次集中展示央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民企在能源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绿色发展创新核、科技成果发布带和企业技术成果展,共有展板43块、实物展品70余件。

展区包括传统能源龙头民企、入驻央企、知名高校的成果转化企业,储能、氢能前沿企业以及知名跨国企业的最新成果和展品。既有彰显硬核实力的大国重器,也有细分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突破;既有超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也有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既有传统行业传统技术的突破,也有新兴产业的前沿产品。

在“科技成果发布带”,集中发布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以及中电智能、中海油的20项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北京大学的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直冷制冰与全热回收技术,构建了大型跨临界CO2直膨制冰及全热回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国家冰上训练中心等区域,实现场馆整体节能50%,年节电200万度。

垂直起降飞机动力系统用上了新能源

在“企业技术成果展示区”,一架新能源飞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据了解,这款ET480飞机是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面向未来绿色、智能、立体的航空交通运输体系的新能源垂直起降飞机。采用电电混合动力、智能自主飞行、5G网联等前沿技术。

这款飞机主要面向未来城市立体交通这一应用领域,创新采用了复合翼构型,实现了垂直起降能力,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多旋翼飞机起降与巡航之间的矛盾。在能源方面,应用了全新的“燃料电池+锂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系统,有效地改善了传统锂电池续航里程短的瓶颈,为新能源飞机下一阶段突破航时、低温等技术瓶颈奠定了基础。

可抗风10级的冬奥火炬出现在展区

值得一提的是,2022冬残奥会的氢火炬也亮相展区。在展览现场,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经营处副处长李岩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款火炬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减压比高达几百倍。

据了解,与以丙烷、丁烷为燃料的传统火炬相比,奥运火炬全部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氢作为最干净的燃料,燃烧时除生成水外不会产生碳排放,也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任何污染物。

虽然2020年夏季奥运会上,日本已经首次采用了氢为燃料的火炬,但与东京奥运会火炬不一样的是,我国采用的是高压储氢火炬,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首次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而克服了高压储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的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航天动力综合试验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开展氢能利用技术研究的机构,为我国运载火箭提供液氢等燃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京:重点发展氢能、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26
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7
多项新能源技术实现全球首创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加速推进能源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3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 中国技术交易所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北京“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现成效: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快、水平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中国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服务中心揭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0
新能源飞机真的要“上天”了:四部门发文,到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
扬子晚报 2023-10-12
昌平12项措施支持能源互联网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