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十年来1800余件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南方都市报 2022-08-25 09:06

8月24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和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饶权介绍,十年来,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果丰硕,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就文化旅游产业十年发展成效答南都记者提问称,我国已建设起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旅游业态

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671家 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介绍新兴旅游业态时提到,截至目前,我国已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671家,创新推出12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饶权表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发展迅猛。在乡村旅游方面,我国已创新推出12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开展“创意下乡”工作,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纾解思乡情,欣赏田园风光。同时,也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帮助乡村老百姓创业致富。据测算,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量已超过30亿人次。2021年,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入选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首批最佳旅游乡村。

红色旅游也成为人们出行首选之一。饶权介绍,近年来,红色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超过11%,2019年达到了14.1亿人次。寓教于游,红色旅游不仅能使游客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更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群体的爱国热情。

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饶权称,“十年里,我们主动适应游客旅游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开展了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在内的多种休闲旅游产品,创新推出了67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00多家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

在文化旅游方面,非遗旅游是近期热点之一。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显示,广东酒店业积极推动了“非遗+旅游”的新项目,将当地非遗特色如西关铜艺、玉雕木刻等融入到酒店设计中,让宾客在酒店就能开启一场非遗体验之旅。此外,多地举办了针对青少年的非遗研学项目,寓教于乐。

文旅产业

全国已建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发布会上,文旅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来形容,而旅游产业发展则是“春来江水绿如蓝”。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36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别达到4.50%、4.56%。文化和旅游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

缪沐阳介绍,5G、VR等新科技已被广泛应用到文旅产业之中,《大鱼海棠》《舞上春》等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融合性旅游蓬勃兴起。目前,我国已建设起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缪沐阳介绍,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出入境旅游取得大幅跨越。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缪沐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助企纾困,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调整各地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开放政策。今年下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市场已呈现出积极复苏态势。

文物保护

备案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超九成 逛博物馆成新风尚

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介绍称,逛博物馆、游览文物遗址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率已达91%,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

金瑞国介绍,近年来,“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等理念深入人心,文物保护意识持续深化,27个省级人民政府将文物安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文物保护力度也持续加大,保护状况得到了有力改善。目前,我国已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公布了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国保、省保、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增加115%、58%、88%。

同时,金瑞国表示,我国文物治理能力和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政策法规方面,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并新修订《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各地也出台了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113项文物保护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也已经得到发布实施。此外,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基于上述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进,近年来,我国得以基本建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目前,全国备案博物馆共计6183家,免费开放率91%,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暑假期间,不少博物馆都异常火爆,需要提前几天预约才能领到免费门票。此外,“唐宋八大家”“万年永宝”“何以中国”等展览一度成为社会文化热点,《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相关电视节目持续热播。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逛博物馆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参与群众达1.18亿

文旅部公共服务司负责人陈彬斌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国所有地级市图书馆以及99%的县级图书馆,都拥有至少145TB的数字资源提供给读者,其中包括30万册电子图书、7700余种期刊、20万首音乐音频等,能够帮助满足读者的基础公共文化需求。

陈彬斌表示,我国正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为重点。十年间,我国出台了“两法一标准”:“两法”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一标准”是指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此外,各级相关单位还出台了一系列标准、目录、政策,以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陈彬斌指出,十年间,我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我们已经发展成为包括了9.5万个分馆和服务点在内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陈彬斌称。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约1.8万个“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方面,陈彬斌说:“这十年,我们累计向基层选派文化工作者人才16.9万人,为基层文化单位培养人员超过了1.5万人。近些年,在推动“戏曲进乡村”项目,现在每年为中西部地区的1.3万个乡镇配送7.8万场戏曲演出。”目前,全国所有地级市图书馆以及99%的县级图书馆,都拥有至少145TB的数字资源提供给读者,其中包括30万册电子图书、7700余种期刊、20万首音乐音频等。

文化资源入基层,不仅要让基层群众作为观众享受文化服务,更要帮助他们成为表演者、创作者等主动参与者。各地积极开展“村晚”等文化活动,文旅部公共服务司助力打造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调动各地群众参与积极性。2022年,这一展示活动参与群众达1.18亿。

对此,陈彬斌表示,为了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主体,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目前,我国群众文化团队已经超过了45万个,比2012年增长了50%。

非遗资源

42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名录 数量居世界第一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介绍,我国有着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我国已有42个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王晨阳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非遗纪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

王晨阳表示,非遗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各地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促进了脱贫攻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我国56个民族均有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得到加强。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一批入选非遗名录的19个非遗项目,我国非遗项目昆曲位列其中。如今,我国已有包括“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等在内的42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名录、名册之中,数量居各国之首。

三个亮点

乡村旅游

●创新推出12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打造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量已超过30亿人次

红色旅游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处扩展至300处

●红色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超过11%,2019年达到14.1亿人次

休闲度假旅游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由2012年的144家增加到2021年的306家,中高等级景区比例大幅提升。

●创新推出67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00多家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形成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滑雪度假等各种类型的休闲产品。

数读十年成就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

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436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4989亿元,占GDP比重分别达4.50%、4.56%。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

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列世界第一。

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果丰硕,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文/赵霖萱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国家文物局:党的十八大以来43批次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5
国家文物局:国家一级文物西周丰邢叔簋被盗流失海外40年后回归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国家文物局:三年来排查整治各类文物安全隐患和问题24万余项
央视新闻 2023-10-30
国家文物局召开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国家文物局:已促成1800多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6
新疆鄯善县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局地逾50摄氏度
中国新闻网 2023-07-28
国家文物局: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家 免费开放率超过90%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8
国家文物局和香港海关合作防止文物非法贩运
央视新闻 2023-07-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