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疾病。该病早期有时没有典型皮肤损害,只有皮肤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诊治延误,遗留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具有值得肯定的疗效,那么得了带状疱疹,什么时候去看中医呢?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带状疱疹的中医介入时间和方法。
一、前驱期(发疹前)
很多患者其实在早期并没有皮损症状,仅有皮肤疼痛,发生在胸部的容易和心绞痛混淆,发生在腹部的容易和胆囊炎、胆结石、阑尾炎混淆,发生在头面部的容易和头面部蜂窝组织炎混淆,发生于脊柱旁也容易和肿瘤转移、椎体压缩性骨折、脊神经根炎混淆,致使患者常于内科、外科间来回反复就医也没有解决问题,延误了诊治。
这时应首先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快速完善心电图、腹部B超、CT,血常规、生化、心肌酶等相关检查,积极排除内科疾病,如存在带状疱疹风险,应密切关注皮肤表面变化,积极去皮肤科就医明确诊断,迅速给予治疗。这个前驱期的时间段往往持续1-5天,所以前驱期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建议患者于皮肤科明确诊断。
二、典型表现(发疹期)
经过了前驱期,患者患处的皮肤很快会出现粟粒-黄豆大小的丘疹,呈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绕以红晕,沿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这是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很容易就可以根据症状进行诊断了。
这个典型症状期一般持续5-10天,建议对于无禁忌症的患者在出现疱疹的72小时内积极于皮肤科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疹72小时后,就可前往中医科进行汤药内服和外治方法治疗了。中医根据患者症状一般将发疹期带状疱疹分为肝经蕴热型或脾虚湿蕴证,分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配合刺络拔罐,局部引邪外出,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一般抗病毒药物应用7天,中药口服汤药也为7天,刺络拔罐可3次/周(隔日1次,连做3次)为一个疗程。
所以发疹期的中医介入时间建议为发疹72小时后-1周内。通过辨证论治加刺络放血可以驱邪外出、活血通络,有助于快速减轻皮肤神经痛,并促进病毒排出,减少后遗症风险。
三、后遗症期(皮疹痊愈后)
经过积极治疗,一般患者可在2-3周左右治好带状疱疹。但实际上很多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抵抗力较差,病情可迁延不愈,持续3-4周左右,并一直伴有神经疼痛,甚至在皮疹愈合后的1个月以上仍有疼痛,这就是疱疹后遗神经痛,也是临床常见的棘手问题。
中医认为此阶段的病情多属于气滞血瘀,可选择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同时也可配合刺络拔罐和华佗夹脊针治疗。但是对于此阶段的疗效是因人而异的,也需要寻找更好的治疗措施去改善后遗症的问题。
带状疱疹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在发疹后的72小时内是抗病毒治疗的黄金时间,发疹72小时后-1周内是中医介入干预的有效时间段。
临床中很多患者都是在遗留了神经痛后才选择中医治疗,而实际上此时患者的周围感觉神经已经敏感化,还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同时还会使中枢敏化,导致患者对外界刺激的疼痛阈值降低,另外病毒所导致的继发性炎症也会导致周围神经兴奋性及敏感性增加,这些病理改变都会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希望广大患者得了带状疱疹后能够及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免遗留后遗症,增加治疗难度,影响生活质量。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