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新车市场,不提个一两嘴智能驾驶能力,大家都不好意思说这是新发布的车。而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很多用户似乎“错误估计“了目前量产车辆的智能驾驶能力,频繁出现视野脱离道路等不安全行为。基于此,车企开始认识到人机共驾下对人类驾驶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性,DMS也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所谓的DMS,是Driver Monitor System的缩写,即驾驶员监控系统,早在20年前就已经诞生,面世之初就是为了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分心等问题,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负责人刘毅林日前在盖世汽车组织的云对话中表示:现在的DMS主要是监测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注意力,去发现一些潜在危险,并介入、监管,这也是做DMS的初衷。
其中,眼睛是DMS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基本原理是通过摄像头对驾驶员眨眼频率、眼睛开合幅度以及嘴巴开合程度进行量化分级,以此判断是否疲劳驾驶和分神。而当驾驶员出现危险驾车行为时,驾驶系统就会实时警报,在现在的辅助驾驶功能上,多次触发更是会出现辅助驾驶退出。
事实上,作为一项主动安全技术,DMS非常必要,政策法规层面也对DMS的普及作出了有力的推进。其中,欧盟E-NCAP发布的最新2025路线图,要求从2022年7月开始,所有新车必须配备DMS;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则强制要求汽车安装“预警系统”,以提醒驾驶员检查后座,尤其是儿童;2018年中国已对“两客一危”等商用车安装DMS做出强制要求,在乘用车DMS搭载上也在持续推进制定规范,按照此前C-NCAP发布的技术路线图来看,2025版本也将首次加入驾驶员分神和疲劳监控功能的测评。
而在目前的前装市场上,DMS的主要配置主要有这三种:
1、单摄像头方案,大多集成在驾驶员侧的A柱或方向盘,以实现人脸识别和疲劳分心监测。另一种则是集成在内后视镜位置,可额外提供车内行车记录,包括儿童/遗留物检测、安全带检测等;
2、双/三摄像头方案,分别位于A柱、内后视镜及车顶,负责不同功能的实现;
3、大部分DMS系统均采用传统2D可见光摄像头,而为了实现恶劣的光照条件下捕捉深度和红外图像,今年开始3D-ToF传感器进入前装。
基于政策法规的推动以及DMS配置的不断完善,其整体装配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车企DMS装配率为4.1%,而2021年一季度该指标仅为1.9%。其中自主品牌是主要的增长驱动力,装配率达到8.8%。
未来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DMS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据预计,2025年国内乘用车DMS装配率将达到28%,市场规模将达到57.1亿。
那么,既然DMS如此重要,市场前景如此广阔,为何频频受到吐槽呢?
翻车翻上热搜,“小眼睛”如何实现平权?
DMS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驾驶员行为进行了有效监测,但失效场景时有发生,近期更是因为有车主自曝被机器“嫌弃”冲上了热搜,这估计也是汽车行业头一遭。
日前,一位车主因为眼睛小被小鹏汽车误判成睡觉被扣了好多智驾分,由此微博喊话何小鹏,一时间引来上亿网友围观。小鹏汽车以及“被误伤“的汽车圈内小眼睛代表——知名汽车博主常岩也因此喜提热搜。
在看到博主微博喊话后,何小鹏第一时间喊话负责自动驾驶产品开发的同事。而后,小鹏汽车官方也给出了回应:自动驾驶产品同学已经连夜收到优化需求。
事实上,对于自动驾驶系统将小眼睛误判成闭眼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网友就在留言区戏称:我不是,我没有,你监控了谁?
对此,常岩也表示自己也有着这样的困扰,就因为眼睛小,经常被不同品牌的汽车发出警告,翻车概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2018年,全球第一家引入DMS监测功能的通用汽车Super Cruise就率先“判定”他疲劳驾驶;小鹏P7也曾在其驾驶时多次提醒他是在走神;岚图FREE更是在提醒他之于还在冬天打开冷风只为了把他吹清醒;而驾驶蔚来ET7,40分钟的车程平均也会有两三次警示,这种误判对于用车体验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差,最后不得已,只能选择关掉功能。
常岩苦笑着说,欢迎其他车型来挑战他这个“corner case”。
而针对此次DMS翻车的原因,MINIEYE副总裁、智能座舱事业部总经理杨一泓日前在与盖世汽车探讨时表示:现在使用的测试方案其实是由西方人提出并得到大量验证的,而东方人的面部起伏与西方人本身就不太一样。我们其实是需要采集更多东方人的面孔样本数据,形成更适合中国状况下的DMS。
与此同时,常岩也提出,这其实也跟驾驶者的身高、坐姿及摄像头安装的位置有关。用视觉判定眼部的动作,事实上是需要抓取尽可能多的像素的,那么如果摄像头是像ET7一样装在转向柱偏下位置,俯视角度下对于人脸眼部区域的探测其实也形成了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小眼睛的人来说,抓取的像素区域非常有限,就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误判。
当然,像小眼睛这样的corner case是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技术研究是可以试着解决的。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联系上“热搜第一男主角“,并将以其为样本,为小眼睛”平权“。
“小鹏已经针对这个事情专门来做优化,蔚来也建了个群,群里总共7个人,6个是工程师。” 常岩表示:我觉得是很好的,会帮到很多人,我也很愿意持续提供样本数据支撑。
而对于此次热搜的解决进度,刘毅林则表示,正在分析触发次数和频度,讨论如何保障功能的无差别运行,以便让DMS实现真正的驾驶员“疲劳”监测。
其实,眼睛小只是DMS被吐槽的其中一个问题,另有网友表示曾多次因佩戴墨镜、化有浓密眼妆,或者面部被头发、帽子遮挡等触发警报。
杨一泓解释到,尤其是红外图像,对于近视眼镜等通过率非常低,失效场景会更多。而不同的光照条件和大雨、大雪、夜间等用车环境下,也会对DMS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那么,是否应用更小、更精准的传感器就能给DMS效率带来几何式提升呢?对此,杨一泓也表示,2D所涵盖的信息量其实已经足够了。DMS未来的方向是如何实现更精准的判断及干预。
事实上,在眼下DMS的发展中,算力不足是其面临的一个挑战。当前DMS运行在车载计算平台,这对车载CPU/GPU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前量化指标与判断标准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认知,业内通常根据自身算法进行标注与判断,因此我们还需要在算法层面精进。
与此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CV算法对图像质量有较高要求,同一算法在不同摄像头下性能差异可能会很大。为了保证算法效果,需要车载摄像头采集真实场景下的数据,所以在数据采集与标注上也面临着巨大考验。
此外,常岩还提出,在提升可靠性外,也希望车企能考虑以更温和的方式来进行提醒及互动,以免造成用户反感关掉DMS功能,这对于用户、车企、供应商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而对于“热搜第一男主角“有关智驾分的疑问,刘毅林也解释到,小鹏在评判体系中并未像特斯拉一样将急加减速纳入智驾分的评定,在解决小眼睛的识别问题后,相信“老司机”的智驾分一定会像其驾驶经验一样高。
“在人机共驾过程中,DMS是非常必要的。”刘毅林再次强调,在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发展中,未来如何界定人机共驾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小鹏汽车也将持续在工程创新、功能创新、场景创新上发力,将DMS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实现更安全的智能驾驶。
编辑/赵一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