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商业化CAR-T上市后:已落地全国80多家医院 20天内可完成细胞制备
科创板日报 2022-06-18 18:31

日前,《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复星凯特拿到了一组数据:其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即将商业化运营满一周年,期间,奕凯达落地到了全国80多家医院、治疗了逾200位患者;在生产上,企业可做到约20天内完成细胞的制备、质检并出厂;另被纳入了30多个省市的惠民保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奕凯达于2021年6月22日在中国获批上市,适应症为治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LBCL)患者。这是国内首个进行商业化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由于细胞治疗药物与传统药物在患者收治、药物制备、给药方式、药品支付等治疗流程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细胞治疗药物的商业化到底如何进行?此前,国内对此尚无定论。复星凯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奕凯达的这份成绩单,也将会是其他CAR-T的对标数据。

疗效:客观缓解率94.7%

此前,关于CAR-T的独特作用机制让奕凯达频繁登上“热搜”,随着其上市即将满周年,相关的治疗数据也逐渐披露:

截至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已通过奕凯达治疗了超过30名患者,在治疗阶段可评估的患者有19个,客观缓解率(ORR)达94.7%,完全缓解率(CR)达63.1%。对比来看,在一项对603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进行的汇总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26%。

简单来理解,对绝大多数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来说,CAR-T的治疗效果较传统方式有了显著提升。也因此,在复星凯特“CAR-T日”系列科普活动上,《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临床治疗上,普遍存在着由患者主动提出,采用CAR-T来治疗的情况。

在前述活动上,公益组织淋巴瘤之家的创始人顾洪飞介绍称,复发难治是很多病人的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更加主导、去决策自己要不要参与CAR-T。

他还举出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从2016年开始陆续做了化疗、移植,但没能够有效控制住病情,依然在恶化。后来,其主动提出想做CAR-T。“不停地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无法承受,他想来一个痛快的,细胞治疗毕竟只做一次就可以了。”顾洪飞称。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王黎也提醒称,虽然以目前临床治疗情况而言,CAR-T疗法显著提高了血液肿瘤患者缓解率及总生存期,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可能,但是,CAR-T细胞治疗产品是个人定制药品,受患者基因型、免疫功能和疾病状态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会因人而异。

商业化:20天内完成细胞的制备

这又引出了二个问题:复星凯特的产能和供应链能否保证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可以及时等得到救治?患者能否承担高昂的药价?虽奕凯达的中国价格已是目前全球最低价,但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仍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第一题之所以关键,系因《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CAR-T细胞治疗药物的生产和制备有着极高的门槛。

据悉CAR-T的“原材料”取自于患者自身的T细胞,在制备过程中,企业在其中导入能编码识别肿瘤特异抗原的受体基因和帮助T细胞激活的各基因片段,形成CAR-T 细胞,这些改造后的T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实现治疗。

因此,CAR-T的生产涉及到两方面:一是医院、二是药厂。

其中,取“原材料”、回输治疗均在医院完成,也因此,医院医生的操作水平等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到CAR-T药品的质量。

而对于药厂来说,后者在得到患者T细胞后,需要对之改造。一位行业人士曾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CAR-T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生产工艺更加复杂,而且CAR-T产品是高度定制化的,如何保证每一批次的出厂产品都能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此外,在T细胞“原材料”以及制备完成后的CAR-T细胞药物的运输过程中,如何保障产品品质也是一大难点。

在奕凯达运营一周年后,这一问题也有了更直观的、更实际的解答。

复星凯特CEO黄海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5月末,奕凯达备案的治疗中心已达80多家。“我们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即在全国打造3-5个上海瑞金医院这样的中心,使之达到真正的全球水准。”黄海称。

在企业的生产工艺方面,黄海称,在采集患者的T细胞后,会经高铁、公路等渠道冷链运输至复星凯特位于上海浦东的生产基地,整个CAR-T细胞药物的生产制备涉及600多道工序,后经质量认证后放行。

“从全球来看,整个流程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复星凯特可以在约20天内完成。”黄海称。

为证明复星凯特的供应能力,黄海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给出了一组案例:

4至6月,上海浦东受疫情影响进行了暂时性封控,期间,复星凯特仍然完成了来自广州、成都、北京等地的几十位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药物制备,并运送至医院,完成了治疗。“可见,我们在供应链的保障上是有多个方案的。”黄海称。

至于可及性方面,据黄海介绍,截至5月末,奕凯达已被纳入30多个省市的惠民保,同时复星凯特也在积极争取与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合作,也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新工艺,提高未来产品的可及性。

另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国内共有28家企业的32款CAR-T治疗产品正在进行上市申报。如何来打造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供应链、完善生产工艺、提高可及性,也将是这28家企业即将要面对的考题。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6款国产CAR-T抗癌药获批,有药企上半年销售超3亿美元
澎湃新闻 2024-09-02
百万抗癌药上新!传奇生物入局国内市场定价受关注 CAR-T疗法四战国谈能否破局?
财联社 2024-08-28
第五款CAR-T获批国内上市,定价动辄百万的CAR-T商业化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 2024-03-02
天价”抗癌药推广难 CAR-T药企创新支付方案尝试破冰 创新技术、研发新品降低成本是出路
经济参考报 2024-01-24
医保谈判第二日:齐鲁制药说挺好 复星没谈CAR-T
中新经纬 2023-11-19
这款百万元CAR-T细胞疗法未入围医保谈判名单,原因为何
​第一财经 2023-11-17
口服TYK2抑制剂、国产CAR-T等亮相首发推介|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0
艺妙神州年内融资超5亿 加速首个国产基因细胞药物商业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