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一些封控区、管控区周边超市出现所谓“抢购”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有的货架已空”“网络代购因补货延时送达”的图片、截屏不时可见,似乎印证了“囤货”的说法。有媒体记者探访一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两家超市,发现生鲜供应量持续稳定,粮油储备充足,超市人流如常,没有货架被抢空的现象。
据一家大型超市集团新闻发言人介绍:4月24日,一些门店的米面油蛋菜销量翻番,但价格不变。集团所有在京门店这几天将延长营业时间。该大型超市集团将按照日常2倍以上规模加大外埠基地蔬菜直采量,按照日销量1.5至2倍保持库存,确保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
这就对了。北京人储备生活必需品显然并不像朋友圈里渲染的那么邪乎。北京这轮疫情来势汹汹,且呈现传播隐匿、来源不明、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形势,公众理性储备一些生活物资本是人之常情,不会干扰防疫大局,对此应当正确看待并积极引导。
公众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到来之时储备生活物资,并非出于对北京生活必需品供应会出现短缺的担忧。北京突发局部疫情后,商务局积极协调批发市场组织货源,蔬菜上市量不断增加。肉蛋粮油日均供应量保持稳定,商超门店、社区菜店及直营直供店等各类生活必需品和生活物资供应平稳,各类生活必需品绿通车辆运输畅通,完全能够满足运输需求。此外,社区菜店、网点、门店、电商前置仓等末端配送基本正常,对于封控小区周边短时间出现消费量增加现象,市区及时按照“点对点”监测补货机制,指导企业加大调货,满足市民消费需求,货源供应得到快速解决。因此,公众对目前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物流配送的稳定性、市场供应的正常有序性是有信心的。
在这种信心的支撑下,公众仍希望储备一些生活物资,是对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物资供应保障困难的关切。这种关切说明,公众对目前的疫情防控没有掉以轻心,没有心存侥幸,没有麻痹松劲。这种关切更说明,两年多的抗疫实践,让公众的应急意识得以强化。
在境外京外疫情高发多发的压力下,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公众对防控形势更严峻后可能出现的生活服务保障困难高度关切,对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日以继夜采购代购的辛苦付出感同身受。未雨绸缪储备一些生活物资,既避免因管控措施升级造成更大的生活不便,也能为服务保障人员减轻一些工作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因此,我们对部分居民集中储备生活物资之举无需回避遮掩,而是要做好服务,加强引导。应当明确告知居民,短期、中期、长期物资储备怎样搭配才能防止浪费;错时采购更有利于个人防护;家中燃气灶使用的一号电池别忘了备上一节,这与买肉蛋菜一样重要;皮肤风衣备上两件,可以在下楼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穿上,回家便于换下消杀,等等。
大量囤货大可不必,科学储备很有必要。疫情当前,理性储备生活物资是公众对抗疫的助力和支持。而疫情过后,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之需也是值得提倡的。这也是提升全社会应急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家国一体化应急体系的题中之义。
文/栗玉晨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