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恒集团新建村项目建筑工地上下起了濛濛细雨,区住建委监督站安全监督员来到位于大兴区鼎业路新建村1号住宅楼等10项项目进行疫情防控专项检查。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进入施工工地前,首先是对项目部疫情防控进出人员的登记记录进行检查,查看是否缺项漏项。进入现场后,监督员于清龙立刻在距离入口不远处随机抽查了一位工友的身份信息,仔细询问了他的返京、入场时间并记录下了他的身份信息,并与系统内登记信息进行比对,查看负责人是否按照要求在市建委实名制统一管理系统内如实登记。
随后监督员来到工人生活区,检查宿舍楼内部的人员居住密度以及消杀情况。在检查门口张贴的消杀记录时,监督员发现部分记录中并没有按照实际消毒情况进行记录和签字,对此监督员做出了提醒。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工人住宿楼按照规定分为了住宿区、隔离区、观察区,这是为了防止不同批次入场的工友之间产生交叉感染。
位于生活区东侧的食堂检查重点相对较多,监督员进入到食堂内部先是检查了经营许可、卫生许可证和员工健康证等。随后对于食堂内部的餐饮留样进行了检查,食材采购均有票据、清单,采购地点及供货商清晰可查,每日每餐均有留样且食品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厨房内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且也按照规定按时进行消杀。入场检查正值晚饭备餐时间,监督员还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北京健康宝和疫苗、核酸记录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均符合防疫相关规定。
检查最后一项来到了项目部防疫物资贮藏仓库。仓库内部医用口罩、84消毒液、医用酒精等防疫物资储备充足,每日对现施工人员进行发放。项目部的疫情防控小组人员配备和分工明确。在检查各类物资有效期时,监督员发现部分84消毒液的有效期已经超出,针对此项不符合防疫要求的现象,负责人现场对于过期84消毒液进行了处理,并承诺立刻购买符合要求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全区工地在场人员合计49040人,其中管理人员5098人,占比10.4%,工人42262人,占比86.1%,后勤人员1680人,占比3.4%。符合接种条件48877人,完成一针接种48877人,完成两针接种48693,完成三针接种43995人。
针对严峻的防疫大形势,区住建委提出“四项措施”,严格落实,织密施工工地疫情防控网:一是紧盯重点人员排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横到边、纵到底,滚动排查返兴人员,建立健全“四本账”(工程台账、重点人员、总人数、场外人员),严格属地、行业联动及“双报告”制度,严控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限制进(返)场。
二是紧盯核酸及环境检测工作。按照人员构成及地域分布,四个层面周密组织核酸及环境检测,其中,对新进场人员在静态隔离观察区间隔5天做两轮次核酸检测;“保食洁”及场外居住人员7天一轮次,环境取样10天一轮次;沿河北六镇78个工地7天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和小装修人员14天一次核酸检测。已累计核酸检测20余万人次,环境检测4335次,结果全部为阴性。
三是紧盯现场封闭管理。全区房建及市政工程全部实现封闭式管理,按“非必要不外出”和“谁审批、谁负责”原则,现场出入口设专人扫码、测温,核对“健康宝”,对新进场人员严格核查“四码”(进场前48小时核酸、行程卡、健康宝、密接查询)。落实食堂食品冷链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严格建材、快递等物品消杀。
四是紧盯小微工程监管。督促全区小微工程及时对接属地政府,服从小区、物业防疫管理,实现施工人员“点对点”运输,落实施工人员每日测温、戴口罩和定期核酸检测要求。
针对本次检查结果,天恒集团项目经理曹迪尼表示:疫情当前,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集团安排部署迅速行动、全力应对,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新冠疫情防控应急小组,制定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方案,并于3月16日响应政府号召,对施工现场进一步进行严格管理。项目部与区住建委等部门始终保持实时沟通,按要求进行防疫部署、严格对进返京人员进行管控。针对本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会立即整改,并举一反三查看是否存在类似问题,保障工人的卫生安全。
监督站安全二组于清龙介绍说:今天对1号住宅楼等10项项目进行了防疫检查,整体的检查结果不错,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存在部分84消毒液已过期的情况,过期的消毒液效果不合格,所以不允许使用的。现在要求项目立即把过期的消毒液处理掉并购买合格消毒液;二是这个消杀记录上面签字不齐。根据最新防疫要求,消杀这项工作必须得做实做细,落到实处。以上两个问题希望项目继续改进,将防疫工作做好、仔细落实。
下一步,区住建委将持续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部署“四项措施”织密施工工地疫情防控网,切实保障进场工人和相关人员人身安全,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的施工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供图/大兴区住建委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