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北京首批集中供地落幕,这次共推出18幅土地,最终成交17幅,总成交金额456.6亿元。其中丰台玉泉营纪家庙地块以57.1亿元总价和6.69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成为这一次土拍的双料地王。
17幅成交土地平均溢价率达到了13.9%,超过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6.4%的平均溢价率。
从成交结果来看,2022年北京首批集中供地主角是央企,获取了17个地块中的11块,北京国企获得5幅(其中兴创和中建三局联合获取1幅),厦门国企建发获得1幅,旭辉获得1幅。
背靠中交集团的绿城是北京首批集中供地最大赢家,竞得朝阳崔各庄、石景山刘娘府、亦庄新城等3幅土地,成交总金额接近百亿;华润置地、中海、保利金地联合体也各获得2幅土地。
北京城建、北投、怀柔科学城、兴创等北京市国企在这次土拍中各有斩获,但一直以来在北京土地市场活跃的首开、首创、京投和住总等公司则颗粒无收。
旭辉成为这次北京土拍唯一单独拿地的民企,以14.07亿元底价竞得顺义新城1幅7.5万平方米的宅地,平均楼面价只有1.07万元/平方米。
一位接近旭辉的人士表示,近期,旭辉在顺义新城的公园都会项目访客大幅增加,通过一线反馈回来的信息,虽然目前市场成交较为冷淡,但购房需求仍然较为可观,这部分需求会在一个适当时机释放出来。
从2020年8月,北京楼市进入上行通道,一二手房成交活跃,一直到2021年中,由于房企频繁爆雷及预期等因素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渐浓,使得一部分需求延后。
此前,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曾判断,2022年下半年,部分城市的楼市有望出现小幅回暖。前述接近旭辉人士也表示,2022年下半年该地块入市,旭辉希望能够分享到这部分积压需求的红利。
与2021年集中供地相比,北京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第一,土地溢价分化,17幅土地中有10幅的溢价率低于1%,有7幅高于5%。也就是说,热点区域的土地竞争较为激烈,而冷门区域的土地则多以底价成交。
第二,终端售价维持不变,部分区域土地的商品房限价与2021年保持一致。比如昌平区生命科学园限价6.2万元/平方米,朝阳崔各庄地块限价8.8万元/平方米,朝阳王四营地块限价7.1万元/平方米,大兴区黄村地块限价5.9万元/平方米。
第三,起拍楼面价和成交楼面价有升有降,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块、朝阳王四营、房山拱辰街道、石景山首钢园区等地块的起拍楼面价高于2021年同区域;而朝阳崔各庄、大兴黄村、大兴西红门等地块的起拍楼面价则低于2021年同区域。
成交楼面价变化也有类似情况,比如生命科学园地块商品房限价同为6.2万元/平方米,但成交楼面价比2021年多5000元/平方米;首钢园区地块商品房限价同为7.48万元/平方米,但楼面价比2021年多出1.7万元/平方米。
类似的情况还有王四营和副中心地块,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楼面价高的地块由于利润空间相对较小,后期开发建设和销售承压也大,尤其是王四营和首钢园区,均为新项目扎堆的区域,未来入市也将面临着较大市场压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国宝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