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我国汽车保有量在今年年底将超过3亿辆,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带动停车位需求增长,目前国内停车需求与已有的城市规划冲突日益显现,停车难问题越来越严峻。车多位少仍然是城市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根据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近日联合发布的全国停车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目前国内已建设了超过百万的停车场,但对比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停车位依然紧缺,尚有8000万的停车位需求缺口。
8000万停车位需求缺口
分城市来看,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今年9月,我国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武汉、深圳、东莞、天津、杭州、青岛、广州、石家庄、宁波、佛山、临沂。这18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均已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京超过600万辆,成都、重庆超过5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西安超过400万辆。
因为城市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市域面积等各方面因素,上述18个城市的停车设施建设水平也不尽相同。根据高德地图线上收录的停车场数据显示,北京停车场数量最多,超过4.7万个。
医院、热门景区停车问题突出
停车难是一个动态的供需平衡问题,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停车需求超过了停车供给,就会造成停车难。分析发现,城市内停车难主要集中在就诊高峰期间的知名医院、热门景区、出行高峰时的交通场站、大型商圈、早晚接送孩子期间的学校、老旧小区等地。
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停车最难的十个热门地点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郑州市动物园、北京安贞医院、武汉解放公园、济南趵突泉、南京清凉山公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出行导航流量最大的十个停车场包括:上海虹桥站P9地下停车场、武汉永旺梦乐城经开店A馆停车场、杭州龙湖杭州滨江天街地下停车场、深圳壹方城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深圳万象天地地下停车场、佛山顺德欢乐海岸PLUS地下停车场、上海前滩太古里地下停车场、深圳北站P1停车场、上海青浦百联奥莱南停车场、上海山姆会员商店外高桥保税区店停车场。
多方向解决停车难题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教授表示,“要破解停车难题,应从供需两方面做文章。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刚性需求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也要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停车资源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让车主们出行找停车场更便捷,减少无谓的绕行。”
近年来,主管部门和各地城市纷纷将停车纳入统筹规划,加强停车设施建设。比如,土地利用率更高的立体停车场近年越建越多。根据高德地图线上收录的数据,全国立体停车场数量已达5600多个。其中最大的为今年9月正式开园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停车楼,为地上5层地下1层,单体面积达22万平方米,提供近7000个停车位。
除了增加车位供给,不少城市也在推广停车资源错时共享,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办公住宅在满足自用的情况下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停车时间差,争取更多停车空间。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李萌特别研究员表示,“数字技术是智能交通的核心技术,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地图导航已经成为数以亿计出行者的必备工具,然而在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中提供精准的出行服务是极具挑战的。高德地图积累了丰富的动态路况信息,以及全国范围的静态停车场数据,在智能算法的支持下,有能力将动静态交通资源的信息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近期,高德地图在导航服务中上线了停车雷达功能,我们联合开发的智能算法能够基于出行需求、复杂的道路运行状态,以及重要交通事件信息,推荐出行目的地附近的备选停车场,还提供具体位置、车位情况、停车费用等丰富信息,有效减少车主们找停车场花费的时间以及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也为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交通与安保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统计分析,增加了“停车雷达”工具的出行导航算法可以为车主精准规划“从停车场到停车场”的完整行程,寻找停车场的时间可以显著降低约60%。
未来,智慧停车系统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让实时查询、远程预订车位大范围落地,帮助人们出行和停车更加高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