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看到,熔铜艺术将金属呈现出看起来天然的风味……”手机屏幕里,浙江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正带领网友们参观他和父亲创办于杭州河坊街上的“江南铜屋”,手机屏幕外,戴着耳机观看的上海市民吴玮正乘坐地铁往家赶。随着导览进行,朱军岷作品拍卖链接也在手机左下角出现。
在刚刚结束的2021东家APP传家节上,这样“异地逛展,直播购物”的场景式消费正成为新的趋势。受疫情反复影响,不少国际国内线下展览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中小艺廊、场馆纷纷邀来创作者或专业人士直播导览,同时推出线上购物,以扩大观展范围和消费群体,突围求生。
资料图 图源:新华社
在一些网民看来,这样的模式让他们参观了许多无法前往的展览,享受到专业级的导览服务;但也有人认为手机小屏难以展现工艺、创作细节,购物又分散了关注度,两头难顾。
一边逛展一边购物
东方美学生活平台东家APP一年一度的“传家节”上,多位入驻匠人、艺术机构在今年带来线下展览的线上直播。北京的原青文化艺术在12月17日、23日分别带来“玩儿——当代艺术跨年邀请展”和“跬步计划艺术展”的线下展同步直播。
“画面上的玫瑰花枝十分立体,背景的浅色条纹则让画面不单调。”12月23日的直播中,画廊的专业人士讲解策展思路和作品欣赏角度,艺术家吴诺的油画原作《玫瑰枝》被网友“点名”要求“展开讲讲”。导览之余,两场直播分别带来12幅作品的线上拍卖,直播页面下方还不断推出画廊的版画等周边产品链接。
网友在东家APP上看展购物
余庆路上一家艺廊,今年最后一场玻璃切割艺术展上周末开展,恰逢上海寒潮来袭,疫情反复又阻拦了外地参观者的步伐。有香港地区的客户十分仰慕这位艺术家,艺廊就为她和多位无法前来的客户组建微信群直播,拍摄展品细节,讲解创作技巧。工作人员甚至会在直播中以手为参照物,让远程参观者对实物大小有感性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许多人足不出户便看到展览,首日展品几近售罄。明年元旦,杭州一家艺廊筹备逾3年的开年新展,也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开展。甚至远在法国、日本等海外艺廊,也开始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国内顾客看展、消费。
“一边看展一边购物的形式,不是最近才有的。”一些艺廊经营者介绍,疫情刚发生时,不少博物馆闭馆时开始直播,同时为文创产品“带货”;而更早时期的拍卖,也接受电话和网络委托:“但对中小艺廊来说,这样的方式更精准,打开了新的出路。”
专业导览解惑
中小艺廊的“精准”,在于目标客户的清晰。“很多人愿意直播看展、消费,是因为他们多次到过艺廊,对我们选品的质量和品味有信任。”
而在东家APP这样的网络平台上,解决艺术品、手工艺品等“非标品”的“标准”问题,“建立信任”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东家APP的传家节上,“文化秘书”的身影频频出现。腕表专区的东家文化秘书“君陌”章鸿峰是国家注册拍卖师,还拥有奢侈品集团的名表认证专家资质。章鸿峰在直播时侃侃而谈,普及世界名表的品牌历史、机芯工艺和表款信息,吸引了不少网友“围观”。
有画廊工作人员甚至创作者本人的专业导览固然很好,如果引入第三方普及知识、介绍信息也许会让消费者观展消费时更有信心。”吴玮对手工艺和艺术品有兴趣却迟迟不敢在网上下单的原因,就是担心“价格与价值不符”,“这或许是未来直播展览消费要解决的问题。”
而展览时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普及知识、介绍信息,线上具有“天然优势”。在吴玮看来,线上专业导览可以降低成本,解决“一对多”的问题。
线上还是线下?
今年东家APP的直播间里,还带来了台湾地区雕刻艺术家吴卿线下金雕作品展的直播。然而曾经购买过吴卿作品的市民范睿对这场直播不太满意:“购买吴卿的金雕作品,会附赠一柄放大镜,他的特色就是精细的微雕——一只蚂蚁、一只蜘蛛,可能只有5毫米大小,但是细节栩栩如生。”
金雕被镜头放大十几倍
透过手机小屏,这样的细节很难表达。尽管直播能近距离拍摄作品的细节,但当以毫米计的作品被10倍放大之后,如像素不佳一般呈现出“毛躁感”。“很多艺术品、手工艺品的细节和感受,线下观看远远好过线上直播。”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尽管观展、消费都可以搬上网,但线下举办展览依然有意义。一名在日本开设艺廊的主理人说,从销售的角度她会首选线上展览,“但我还是希望疫情结束后人们可以来感受实物。”
文/上观新闻记者 简工博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