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杨紫转型之作”的剧集《女心理师》日前在优酷开播,这是一部市场上非常少见的现代心理题材,剧中每一位来访者都有着需要治愈的心灵“灰色地带”,又结合了冷峻的悬疑题材拍摄手法,使其气质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开播当天,杨紫甚至亲自发“小作文”坦白自己的忐忑,不知新剧能否得到接受……
昨天(24日),总制片人郭峰接受媒体采访,透露了该剧颇为艰辛的孵化过程。他说《女心理师》影视化历经十年波折,几家影视公司都曾买下版权却又放弃了,立项之初就是不被看好的冷门题材,剧本创作、案例挑选都是难点。他希望最终能做成一部暖心疗愈剧,“我们不是简单地呈现灰色和制造焦虑,而是以治愈人心、温暖健康为主导,始终保持着一个正面、进取的姿态。”
勇敢触碰心灵的灰色地带
长篇小说《女心理师》出版于2007年,以心理师贺顿接触到的心理咨询案例为线索,抽丝剥茧,拷问人性,揭示现代人的心理困境。贺顿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治愈自己。郭峰在十年前就想买下小说版权,可惜当时已被别的公司捷足先登,版权五年到期,辗转过几家影视公司都没能拍出来。直到四年前,他听说《女心理师》版权又回到了毕淑敏手中,立刻果断拿下,可买了小说后,不断有同行好心提醒他,这个小说太难改了。
郭峰承认,毕淑敏的原著小说写得“非常狠”,所以剧中杨紫饰演的贺顿和小说里的完全不同,“如果相同就很难影视化了”。各种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串起了这部剧,他们的遭遇也很难避开“灰色”地带,“如果一点‘灰色’的东西都不碰,就会让人觉得不真诚了。”郭峰表示,剧中情节涉及了产后抑郁症、职场性骚扰等社会问题,在电视剧的尺度上是一个突破。“它的改编难度大,社会议题很尖锐。”郭峰坦言,《女心理师》的影视化进程非常曲折,筹备期长达四年,最难的部分就是剧本创作,“如何把心理咨询的过程视觉化,对整个主创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改编过程中,主创团队与毕淑敏保持着紧密沟通。毕淑敏本人是中国第一批心理咨询师,“她给我们介绍了专业的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包括北师大的心理学部,所以我们得到了相当强有力的专业的支持。”但由于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于2007年,如何挑选案例也是一大难题。“14年前还没有微信,现在聊天沟通的方式都是不可能的,随之而来的就是物质生活的进阶和改变,由此带来的精神世界变化也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案例选择上更贴近于当下,也都跟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聊过,是我们觉得非常好的案例。”郭峰介绍说,《女心理师》不仅聚焦了高中生在家庭、学校生活中面临的青春期心理问题,还涉及了大量其他的社会热点议题,包括讨好型人格、暴食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具有“普适性”、“当下性”的心理疾病案例。
杨紫“转型”有备而来
贺顿是《女心理师》的核心人物,扮演者杨紫本人也是整部剧最大的吸睛点。《亲爱的,热爱的》之后,杨紫已经两年没有新剧在荧屏播出了。首播当晚,很多观众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观后感,有称赞的也有吐槽的,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谈及选角幕后,郭峰说是演技、角色适配度以及演员对角色的兴趣,让郭峰和团队选择了杨紫出演,郭峰透露,其实贺顿是一个很难拿捏的角色,“她是一个非常阳光、积极、正能量的人,想用自己的心理知识帮助更多人,但与此同时,她的内心由原生家庭问题产生了若干个心理症状,比如密闭恐惧症、跟异性接触障碍等,她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其实她是在治愈别人的同时治愈了自己,所以是不好演的。”杨紫本人是天蝎座,很喜欢探究人的内心世界,没进组之前就已经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了。他认为,“杨紫本身是具有这个认知的深度和表演的深度去塑造角色的,她给贺顿这个角色的加成是非常巨大的。”
看到井柏然和杨紫组 CP,有观众担心会不会又“打着职场剧的幌子谈恋爱”?郭峰让大家放心,《女心理师》的定位是都市暖心疗愈剧,既不贩卖焦虑,也没有狗血谈恋爱,爱情戏只占三成。“毕淑敏老师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只是外求于人,还要内求于心,你的心病有人帮你解开,也要你自己想通,自己帮你自己,希望把这些理念贯穿在戏里。”
冷门题材“播出即胜利”
心理师是小众职业,《女心理师》也勾起了大家对这一职业的好奇,有网友已经开始讨论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的区别。但《女心理师》并未以职场剧为定位,而是一部“都市暖心疗愈剧”。
“我们不觉得这是一部职场剧。”郭峰称,《女心理师》的职场属性并不强,“心理咨询是剖析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剧中的咨询过程发生在贺顿的幸福谈话工作室,而不是发生在她就职的单位。”相比之下,疗愈属性一方面注重体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为整体布局服务。
现实题材剧最能引起观众共鸣,但也极易引发争议。如今的观众格外看重一部剧的价值观导向,被问会否担心《女心理师》产生口碑争议?“我们在一开始做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个风险,能做这种题材真的很需要勇气,播出即胜利。”郭峰坦言,《女心理师》有其意义和价值,“任何的争议都是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行业、心理咨询的意义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对于争议我甚至持保留的欢迎态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