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新作与纪念——谭盾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对话斯特拉文斯基交响音乐会”在在北京保利剧院精彩呈现。
本次音乐节在“大师与纪念”的主题下,中西方作曲家完成了多次超越时空的对话,与前几场不同的是,本场音乐会由作曲家谭盾亲自担任指挥,并携手中国爱乐乐团与二胡演奏家陆轶文、古筝演奏家苏畅、琵琶演奏家韩妍,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谭盾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对话斯特拉文斯基交响音乐会
深得俄罗斯民族乐派真传的斯特拉文斯基与深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影响的谭盾,他们的相符表现于在音乐创作中用本民族的音乐语言语汇赋予作品生命力。今年是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音乐会选取他学生时代的《焰火》与成熟时期的《火鸟》两部作品,以彰显他在和声、旋律、音响等方面对现代音乐创作的不断追求。音乐会中除了斯特拉文斯基的“两团火”以外,还有谭盾的《火祭》,这部作品是谭盾在小提琴协奏曲的基础上重新创作改编的二胡交响协奏曲,本场音乐会迎来了这部作品的首演,而“火祭”所表达的即是对“火焰”与“火鸟”的纪念,也代表了他们的重生。音乐会还演奏了谭盾为本次音乐节而重新创作的《琵琶与古筝双重协奏曲》,两部作品都令听众感受到了东西方音乐交融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首先由斯特拉文斯基的《焰火》开启了本场音乐会,这是一首大约只有4分钟的管弦乐作品,正如标题所述,焰火是短暂的也是璀璨夺目的。这部作品旋律起伏多变,配器技术丰富多彩,各声部间的互相补充、斜向进行、同时进行等不断变换,以长笛为代表的旋律凸显在了作品的开始与中间部分,在作品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它的出现使作品在丰满的配器中更多了层次感。整部作品的结尾以一个近似半音上行的音阶结束,向听众呈现了一场绚烂的焰火绽放。谭盾在演奏完成后说道,这部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对音乐热爱的年轻人、一个音乐愤青,充满了对音乐的幻想与浪漫,心里流淌着音乐巨大的河流。
在第二部作品开始前,谭盾讲到“千年国乐,来世今生”,奚琴、二胡协奏曲《火祭》中的奚琴是二胡的前生前世,在作品的写作上,作曲家参考了唐代宫廷音乐坐、立二部伎,木管组与小号的九位演奏者在音乐厅的二楼形成半弧,与台上的交响乐团组成一个圆,形成环音环动。二胡演奏家陆轶文在第一部分首先演奏奚琴,奚琴那柔美、抑扬顿挫的音色使一幅幅历史画卷展现在了眼前,千年乐器与现代乐队的结合,令人折服。作曲家在作品中结合人声,并用二胡与“立部伎”的木管声部模仿鸟鸣,使人身临其境。全曲以Re为主音展开,每段中都有更进一步的变奏加花,利用一个线索不断发散,将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以现代作曲技术表达。二胡演奏家陆轶文亦刚亦柔,演绎出了自然与人类、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与和谐。
第三首作品是谭盾《琵琶与古筝双重协奏曲》,由四个乐章构成分别为“粗犷又幽雅的行板”“乡土却自由的快板”“巴赫与小白菜的柔板”“野性快板与爱的慢板”,古筝演奏家苏畅与琵琶演奏家韩妍的“对话”,有时锋芒毕露、棱角分明、风驰电掣,但有时又有柔美幽静的一面。这部作品第三乐章谭盾将巴赫的c小调平均律前奏曲与河北民歌《小白菜》结合,彰显了作曲家高超且开拓的作曲技术,之后的第四乐章多用到弦乐的拨弦,音响不协和性增强,旋律的紧张进行与骤停形成对比,并结合人声,琵琶、古筝、打击乐与乐队的结合形成了激烈的音乐效果。这部作品更是作曲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又一次尽情挥洒,是东西方音乐的碰撞与协调,这种协调体现在了古老传统与现代技术、西方现代与中国传统、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
第四首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1919版),共由七段组成,这部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舞剧的代表,也是他民族主义、俄罗斯风格的代表,为世代流传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的节奏变化多样,在每段中都以不同节奏型塑造了音乐形象,作曲家多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在继承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的同时,又表现出开拓突破,彰显了鲜明的个人性格。
随着本次音乐会“对话”的结束,本次音乐节也落下帷幕。我们在这场音乐会中看到了民族音乐与现代技术的完满融合,看到了勇于突破的作曲家他们的精神,也看到了只有音乐才可以展现的历史和只有音乐才可以表达的明天。
(原标题:新作与纪念 成熟与未来)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