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孜州石渠县真达乡更思村,村民根秋泽仁家小楼前的院落里住着一位特殊的“客人”。每当有人靠近,它就会发出怒吼,甚至举起爪子,作出将要攻击的姿势。这是一只年迈的雪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1月12日,根秋泽仁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与这只雪豹已经做了3年多的“邻居”。2017年,当护林员的父亲和同事一起救助了这只雪豹,因为乡里没有专门的救助站,就寄养在家中,“以前放归过一次,发现它没有野外生存能力,又救了回来,我父亲说要一直救助下去。”
更思村与三江源毗邻,海拔超过4000米,这里生活着雪豹、白唇鹿、棕熊、岩羊等珍稀动物。其中有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幼崽,目前也在护林员的照料下慢慢长大。
护林员救助雪豹三年 去世后儿子接力照料
根秋泽仁的父亲甲它生前是更思村的村支书,也是这个村子的总护林员。走进根秋泽仁家的客厅,一眼就能望见墙上悬挂的一排奖状与证书,它们都是甲它生前获得的荣誉。
2017年,甲它和另外几名护林员一起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雪豹。
“在岩壁下发现了它,因为流血过多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的一个前肢断了,现在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同为护林员的根呷介绍,当时这只雪豹在同另外一只雪豹抢食落败后受伤,因为真达乡尚未建立动物救助中心,雪豹便寄养在甲它家中。乡政府出资修建了雪豹居住的“铁笼”,甲它负责给它喂食,甲它的妻子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这头猛兽打扫一次圈舍。
今年初,甲它因为癌症去世,22岁的根秋泽仁继承了父亲喂养雪豹的工作。他按照父亲生前的叮嘱,把牦牛肉切成大块,隔一天给雪豹喂食一次,每次大概十三斤左右。
根呷告诉记者,当年雪豹伤愈后曾被放归山林,但他们观察发现,它已经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它的野性依然存在,但没法捕猎了。这是一只老年雪豹,牙齿已经被磨平了,按人的年龄推断,可能相当于七八十岁的老人。”
“这是我们救助的第二只雪豹,第一只雪豹比较年轻,放归后就没有回来。这只雪豹年纪比较大,我们会一直救助它。”真达乡乡长祝修涛说。
护林员每周定点巡山 山间已未见盗猎套索
石渠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据统计,这里的白唇鹿种群数量在11411-14693头之间。
祝修涛说,白唇鹿曾是许多偷猎者的目标,“因为白唇鹿的鹿角是珍贵药材,以前这里盗猎比较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偷、去捡。现在即使是树林里面有脱落的鹿角,所有人都不许捡。”
目前真达乡共有40多名正式的护林员,他们分成小组在各个山头巡逻。同时,当地按照各区域的不同情况,安装了红外摄像机,护林员可以随时对各处进行监控。“每个山头都有人,一个星期里三四天都有人巡山。通过相机拍摄到的画面,山上有哪些动物,哪些动物增加了,它们在做什么,我们都能看到。”祝修涛说。
“以前巡山都能发现盗猎用的套索,但这几年这些东西基本上看不见了。”祝修涛表示,随着近几年巡查力度的提升,在真达乡,盗猎现象几乎已绝迹。
当地将建动物保护站 更好地救助野生动物
除了寄养在根秋泽仁家的雪豹,目前真达乡还救助了一只不满周岁的白唇鹿,寄养在护林员多加家里。祝修涛介绍,今年5月中旬,护林员在巡山的时候发现了这只白唇鹿,“当时它才刚刚能走,它的母亲不知去向。队员们就把它救助回来,用牦牛奶喂养长大,现在它可以吃青稞了。等它再长大一些,我们会把它放归山林。”
“目前小白唇鹿和雪豹都是分养在护林员家里,我们还没有定点的救助中心”。祝修涛表示,专业的“动物保护站”已经在筹备中,预计明年能够开建,“动物保护站建立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会加大,保护的条件也会更好。未来散养在护林员家中的白唇鹿和雪豹都将转移到动物保护站,以便接受更好的照料。”
祝修涛说,保护野生动物在真达乡已经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除了护林员,牧民也会参与到保护动物的工作中来,“拿工资的也好,不拿工资也好,都在参与保护动物。”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