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回收物业改造
华联商厦望京店将于月底闭店,与北京市场的缘分也算是到此为止了,既是“邻居”又是物业方的凯德MALL·望京,将回收部分楼层的运营权。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时看到,在一层入口的醒目位置,华联商厦望京店张贴着“升级在即,调整进行中”的海报。停业公告内容显示,BHG(北京)百货有限公司望京店将于2021年9月30日起停业改造,会员可在9月30日前到店办理积分兑换、清理手续,如顾客需要办理退换货,也请于上述时间内到店办理。
停业改造前夕,大部分商户忙着清仓甩卖,只有餐饮基本“按兵不动”。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商户甩卖主要集中在一至三层,多为服装鞋帽。不得不说,华联商厦望京店十分具有百货气息,大多数的商品看起来已不是当下的潮流服饰,更像是过时的促销。
对于门店去留问题,华联商厦望京店的丝芙兰和丽家宝贝门店人员透露,一个月内将把门店搬至相邻的凯德MALL或四层区域。而其他商户则表示,不清楚下一步安排,或闭店之后停止经营。可见,众多连锁品牌已为自身找好了出路,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断档;“散户”更多是忙着处理商品,至于是否在升级改造后依旧重回原址,一切还是未知数。
商场还未正式闭店,但“清空”的迹象随处可见,尤其是商场服务台已空空如也。尽管华联商厦望京店是9月30日闭店,但商场的服务管理人员却不见踪影。有部分消费者表示了担忧,如果需要在闭店之前办理退换货,服务台却没有工作人员为消费者解答,可能会导致接下来的售后问题难以解决。
对于华联商厦望京店以及百货业态的去留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华联股份董秘,其表示并不清楚公司百货业态规划,目前华联股份覆盖的项目基本都是购物中心。
针对华联商厦撤店后的规划事宜,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凯德MALL·望京将收回资产,包括此前出租给华联商厦的面积,并对其进行改造。改造完毕后自行经营,增容后的凯德MALL·望京预计将于2022年10月1日亮相。
具体来讲,B1层华联超市将由北京华联继续负责运营,其余楼层由凯德持有兼运营。北京商报记者从凯德集团了解到,华联商厦一至三层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将重回凯德MALL·望京,改造区域以零售、餐饮、体验业态为主。未来将升级家居业态、大型亲子及儿童互动体验环境,并引进IT业态品牌旗舰店,优化整体商场的业态组合。
加速转型购物中心
华联商厦望京店的关闭,意味着北京市场上日后再无华联商厦。北京商报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华联商厦,仅显示华联商厦望京店和华联商厦五道口店。但是,五道口店在不久前已经闭店,与相邻的五道口购物中心合二为一。
在此之前,北京华联集团一直在淘汰旗下的百货商场,加速转型购物中心。自2016年以来,已有马家堡店、安贞店、广安门店、上地店、五道口店等多家华联商厦闭店改造。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华联集团官方网站上也不再有百货这一分类。北京商报记者从该集团官网上看到,品牌一栏中,仅有BHG生活超市、BHG精品超市、BHG购物中心和奢侈品百货SKP。
在最新的财报中,华联集团也不再提及旗下百货发展状况。根据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半年度财报期内,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1.09万元人民币。报告期内,该集团业务主要涉及购物中心运营管理业务和影院运营管理业务。
据悉,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联集团旗下已开业的购物中心共25家,总建筑面积近160万平米,其中北京地区14家。
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实目前华联集团的百货业务基本上已经逐渐剥离,百货业务中部分调整转型为购物中心,而另一部分直接闭店”。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该集团历年财报发现,华联集团的项目调改早有计划。2019年财报查阅可见:华联集团公开表示,基于消费者需求调研和经营分析,华联在报告期内完成旗下所有项目未来三年的调改方案,通过品牌汰换与升级、优化业态组合推动客层升级,更新各购物中心经营定位。
华联方面表示,2020年,在购物中心业务管理层面,公司将实施既定的三年调改计划,通过拓展品牌资源、优化品类、创新内容等方式推动购物中心品牌升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年轻、时尚、有活力的社区型购物中心。
据了解,2008年华联就实现了主营业务由百货店经营向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战略转型。
前景在哪儿
“华联商厦最大的问题是业态老化、商业模式落后,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消费结构。”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社区型百货的转型方向应是向“社区生活方式中心”,尤其是要强化社区商业中的生活化功能,为周边消费者提供生活的第三空间。
舍弃百货业态,押宝购物中心,华联此举算是跟随着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来看,传统百货模式已经过时。贝壳研究院商业地产分析师郑中认为,国内大多数百货商场依旧相对拥挤,业态分布单一,对购物动线几乎没有规划。面对室内空间更加宽敞、业态分布较为灵活、更加注重体验和服务的购物中心,消费者的倾向性显而易见。除了定位高奢路线的百货系列,购物中心业态其实更适合中端实体消费场所。
对于频频闭店的百货业态,是否有别的出路?郑中指出,“对坪效的过度追求,是百货业态吸引客源的主要障碍之一”。在线上电商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对线下购物体验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店后重新整合业态,甚至将百货改成购物中心,不失为盘活存量商业物业的新出路”。
百货的前景在哪?或许只有高端百货是大势所趋。“定位高端的百货业态,可以利用自身坪效较高的优势,引入较多高扣率的业态,如化妆品、珠宝等,配合近期海外奢侈品消费潮向国内转移的趋势,在有限的体量内达到收益最大化,北京华联的SKP系列和杭州大厦都是典型代表。”郑中表示。
赖阳建议,商场在业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弱化零售、百货的占比,增加文化、娱乐、体验的占比。目前的消费者对于场内的环境、商品品质等方面十分看重,所以要在店铺环境、艺术体验、时尚活动等多方面下功夫。
“十四五”期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基调下,配合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无论是百货商场还是购物中心,国内的实体商业零售行业都有机会获得长足发展。在郑中看来,仍需重点配置体验类业态、加速实体商业数字化进程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合理规划室内动线,达到充分释放消费者购买力的目的。(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