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色与白色的配色,设计明快,线条简洁,格口排列整齐,整体看上去和快递柜类似,不过,透明的柜门暴露了它的身份不一般。最近,在钱江路一幢写字楼一楼大堂里,多了一组新设备:“智能取餐柜”。
智能取餐柜,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可以用来取外卖餐食的柜子,8月5日,我国首个《外卖智能取餐柜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就在最近,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征求意见中明确“加强与物业管理机构沟通,通过推广铺设智能取餐柜等形式,提升外卖送达的便利度”。
在外卖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这样的取餐柜能否成为刚需?能有多大普及率?记者在杭州展开了一番走访调查。
扫码取餐,取餐柜可以保温,还能消毒
在现场,小时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个取餐柜位于一楼大厅,和饮料自动售卖机放在一起,厚度显得还挺薄。取餐柜一共有两组,6列、7行,设置了42个格口。跟快递柜类似,外卖取餐柜的格口有大小两个规格,利用率更高的小格口,数量更多一些。
柜子中间的屏幕上,二维码很醒目,上方写着“扫码存取餐”。小时新闻记者掏出手机试了试。扫码进入“美团配送智能交付”小程序,首先选择身份“骑手还是顾客”,如果是“顾客”,“请输入取餐码”,默认手机后4位,如果是“骑手”,下一步则进入“请选择订单所属平台”。
小时新闻记者注意到,选项包括美团、饿了么还有其他平台,这意味着,这个取餐柜是开放的,不管你是哪个平台的小哥,都可以在这里放入餐品,而且是免费的。
一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赶来给取餐柜进行清洁、消毒。清洁完成之后,拿出手机进入后台,点一点,格口的灯熄灭,紧接着,紫色的灯逐一亮起,取餐柜自带的紫外线消毒功能开始工作,“消毒需要15分钟。”运维人员说,除了消毒外,还要日常巡查。
中午11点多,午高峰开始了。伴随着外卖小哥的匆匆脚步,取餐柜前热闹了起来。“您好,我是美团外卖,您的餐放在柜子里了。”一位小哥边打电话,边走了过来。挂掉电话,对着取餐柜的屏幕扫码,柜门自动弹开,放入餐品,关上柜门。
一顿操作,前后不到一分钟。
“智能取餐柜对我们来说,当然太实用了。”小哥这样评价,“这里骑手上楼要坐货梯,就一台,你这么算,一上一下,高峰时间花五分钟,如果50单,等于多少?”小哥边说边走远了。
记者算了算,如果每一单平均能省4分钟,10单就是40分钟。
小哥刚把餐放了进去,很快,有个小姐姐拿着手机径直走了过来,同样的,扫码、柜门弹开,取走、关门,一顿操作不过几秒,就取到了午餐,整个过程如丝般顺滑。
小姐姐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写字楼附近一共有七八幢楼,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都配上了取餐柜。“我们这里一共21层,大大小小的公司有50多家。你想想中午有多少外卖?要么等小哥送上来,要么楼下架子上找,都挺烦的。”
记者观察了一下,到了中午12点左右,每隔一两分钟就会有用户来柜前取餐。一般顾客取餐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稍长也就是10分钟。这个高峰期,也没有出现爆满的情况。
前来送餐的外卖小哥更是没有断过。一位小哥告诉记者,在没有取餐柜之前,很多写字楼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骑手把餐放在货架上,门口或写字楼前台,通知顾客自取,容易出现丢餐或错拿。而智能取餐柜,一人一柜,安全卫生。“客户投诉都少了。”
杭州已有数百台落地
用了大半年的物业经理这么说
更智能、更环保、更高效的外卖取餐柜,究竟有多少普及率?
“杭州目前已经落地了数百台。”美团外卖智能取餐柜浙江区域负责人告诉小时新闻记者,疫情之后,取餐柜陆续在杭州不少写字楼、医院、高校落地。“之所以还未在住宅布局,是因为住宅点外卖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分散的。”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取餐柜根据需求进行投放,包括消费者需求、物业需求、外卖骑手配送效率提升的需求等,铺设前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比如,位置放在哪里,格口应该设置多少等。“柜体可组合式设计,针对使用场景、使用效率、实际单量的不同,灵活调整,不占用更多资源。”负责人说。
上线以来,取餐柜产品服务不断迭代、升级。负责人介绍,比如说,冬天会开启保温功能,骑手送达后半小时用户还没来取餐,系统会再次提醒。若24小时不取餐,则餐品直接废弃。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美团外卖就开始着手研发外卖智能取餐柜,并于2020年2月10日,在北京望京医院投放首台外卖智能取餐柜。
“取餐柜蛮好的。”孙经理是深蓝广场所在的绿城物业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去年12月,深蓝广场就用上了智能取餐柜。
深蓝广场写字楼一共有26层,入驻的公司有100多家,按照每家公司点两份外卖算,一个午高峰至少也有两三百份外卖,6部电梯实在是忙不过来。
“按照疫情规定,进来的小哥要逐一进行测温、登记,再算上排队等电梯的时间,他们也是叫苦不迭。”孙经理说,写字楼里的企业负责人也时常抱怨,“不时就有小哥上去,打扰了其他人办公。”
刚开始孙经理和同事们弄来一些临时货架,但外卖多了,具体位置讲不清楚,客户一时找不到,容易引起矛盾。“后来听说有其他写字楼用上了取餐柜,我们赶紧就去研究了一下,很快就用上了。”
孙经理说,用了大半年,大家都挺支持,“毕竟这事情对大家都有好处。”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