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无数先烈将殷红的鲜血抛洒在古都的热土上,用铮铮忠骨为这座城市书写了骄傲。北大红楼是北京城内一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历史建筑,因其主体由红砖砌成而得名。这里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深入挖掘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渊源及其内涵,丰富和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更好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该书由杨胜群、李良担任主编,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于近日与读者见面。
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红楼
这套丛书共包含8册,分别是:《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主阵地》《建党伟业起点》《红楼百年话沧桑》《红楼风云人物》《红楼旧址群》《红楼旧址群故事》。丛书重点突出以北大红楼为载体、中国共产党孕育创建过程中与北京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既有宏观历史画卷的全景式呈现,又有微观历史细节的画龙点睛式描绘,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挖掘历史内涵。丛书定位于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的普及性、通俗性党史读物,采用史话体例,是一部权威可信、可读可学的精品力作。
《青年杂志》创刊号
亮点介绍
这套“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历经打磨亮点颇丰,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导向正确、权威科学、主题鲜明与可读可学。
丛书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围绕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主题,系统梳理党的创建史的来龙去脉、内在逻辑,重点反映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主要孕育地之一的重大历史价值,全景式呈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早期工人运动、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的北京贡献。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部分成员
同时,丛书聚焦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场所及其所承载的历史内涵,着力讲好党的创建故事,讲好北京红色故事。因此,丛书布局上力求统分结合、环环相扣,既独立成书,又融为一体。透过历史长河的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旨在深刻揭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与此同时,参与编写的专家格外注重内容的普及性,努力把党史故事写得生动好看好读。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平实质朴、简洁明快;叙事上力求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泾渭分明;写人上力求深入内心、体现精神、生动鲜活;布局上力求统分结合、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形式上力求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
主创者说
谈及这套丛书的创作历程,主创团队克服诸多困难,保证文稿精益求精。特别是在资料收集方面,主创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众所周知,史料是研究的基础,而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历史相对久远,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分散,如何才能克服难关?该书主创团队负责人介绍,编写团队先后到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等机构,搜集档案文献资料,联络上海、河北、山东、云南等地党史部门,征集相关资料,先后整理“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历史系列资料汇编”人物篇、事件篇、档案篇共6册,累计上百万字;搜集数百册电子图书和期刊约6G,购买相关研究书籍上百册,为开展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版的大量报纸刊物
谈起图书创作过程中的一幕幕,该书主创团队表示,为了书稿的高质量呈现,一切付出都很值得。“有的同志为写稿改稿彻夜难眠,有的加完班开车回家遭遇大雪深夜才到家,有的受疫情影响弹性上班但完成任务不打折扣,有的甘当‘幕后英雄’,自觉承担收集编制档案资料、联络安排专家分组审稿等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图书审稿过程经历了疫情的考验,这也为专家审稿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面对邀请专家审稿和疫情防控要求的两难,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专家‘云审稿’和现场评议相结合等方式,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通过诚挚恳切的邀请、周到细心的组织服务和作者们谦虚认真的请教态度,赢得了专家的赞许和对审稿工作的大力支持、悉心指导,书稿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相信通过这套丛书,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了解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直观、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和伟大建党精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