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保有量更高,新能源汽车问题集中
自2019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谓是异常迅速,不论是品牌数量还是新产品数量,都在呈现指数级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2.8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8%,相比2019年增长29.2%,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但是这种野蛮式的生长也势必会导致整体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从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在2020年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汽车产品缺陷线索为37377例,其中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为1173例,占整体的3.14%。相比1.8%的市场保有率,新能源车型在投诉率上反而更高,而这也说明了车企在旗下新能源产品的品控方面还需加强。
具体到投诉的各个维度,涉及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总成和传动系统投诉分别占投诉总数的28.5%和19.4%,因此质量问题更具有普遍性;而新能源汽车因为少了传统燃油车复杂的机械传动结构,所以变速系统与动力系统方面没有太多投诉,在缺陷线索报告的1173例之中,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的49.4%,质量问题更加集中。
当然,投诉的重点自然也会体现在车企的召回方面。2020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199次,涉及车辆678.2万辆,召回次数比上年减少10.8%,召回数量增加3.9%;而新能源汽车召回45次,涉及车辆35.7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5.3%,其中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11.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召回总数量的31.3%。
举个例子,由于电装公司“燃油泵缺陷”,引发了大量日系企业2020年在华实施大规模召回,召回总量达到了274.81万辆,占全年总量的40.52%,足见传统燃油车质量问题影响之大。那么,为什么反而是保有量较少的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为何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会被放大?
首先是关于处理质量问题的态度方面。还是回到刚刚日系车型的召回问题上,虽然诸多日系车企2020年在华实施了大规模召回,但是结合销量来看,其排名并未出现大幅下滑。可以推测的是,在经历了诸多质量风波之后,成熟的日系品牌已对传统燃油车的质量问题方面建立了相应解决方案及流程,并没有出现令大量客户不满的情况。
相比之下,部分新入场的新能源品牌对于质量问题的处理与回应并不稳妥,例如不久前沸沸扬扬的特斯拉“双重标准事件”,针对国内进口Model X车型“悬架连杆部件问题”的召回不仅滞后,而且还将问题推卸到中国车主身上,表现出对于中国车主的极度不负责任。
此外,虽然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保有量还并不算太大(相对燃油车),但是增长速度却是极快,加之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更是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趋势。因此新能源车型的关注度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所以在质量方面的问题自然也会得到舆论的放大。
软件问题将同时困扰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
2020年以来,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呼声渐起,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也都将面临诸多软件所带来的质量问题。2020年9月23日,特斯拉全球性断网,系统宕机使得无数辆车一起瘫痪,特斯拉车主无法通过App连接汽车;而在更早的2019年,特斯拉也曾出现多起涉及辅助驾驶系统的车祸;此外,发生在中国的多起特斯拉刹车异常引发的事故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不仅仅是特斯拉,蔚来首批交付的ES8,也曾被曝出行驶过程中,中控台死机导致全车系统无法启动的问题。而就在2021年“3·15”前夕,奔驰因通信模块软件的设计问题,通过大规模OTA的方式召回车辆超过260万辆。可以说,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关于汽车软件的质量问题急剧增多,不知何时会宕机的“汽车大脑”正于无形中影响出行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软件方面问题,2020年11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要求即日起所有采用OTA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生产者,都应该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而除车辆软件本身存在的设计问题或者兼容性之外,车辆实际的智能化水平与主机厂宣传不符也正成为汽车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车机卡顿、app无法安装、app无法使用、车联网断网、车载互联系统故障、影音系统故障等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汽车投诉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能源车型市场份额的逐渐上升,诸多车企与消费者都将面对更多新的质量问题。从目前来看,传统燃油车由于保有量巨大,因此在质量问题上的影响范围也更大;而新能源车型的质量问题则更多集中在“三电”方面,并且由于政策利好和市场趋势,也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其实近年来,消费者对汽车的质量问题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维权意识也快速提升,这也倒逼车企进一步注重质量问题。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这个信息网络非常发达的时代里,任何一项想瞒天过海,欺瞒消费者的行为都会被迅速曝光,这会让企业在质量问题上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促使其不在大方向出问题,也不能在细小问题上糊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