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灯笼、贴春联、贴窗花……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三号院穿上了春节“新装”,显得“年味儿”十足。这个清朝建成的老院子经历细致的修缮、提升,近期正式亮相。只见院子里路面平整,昔日的私搭乱建早已不见踪影,居民有了自己的小储物柜,三棵大杨树下有了可供休憩的休闲座椅,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院子散发着浓浓的老北京气息。这是2020年东城区试点的44个“美丽院落”之一,通过“一院一策”的“微治理”方式,老院子延续了文脉,留住了乡愁。
“一院一策”精细化提升
已惠及502户居民
据了解,东城区的这44个“美丽院落”涉及景山街道、安定门街道、交道口街道、前门街道等7个街道。东城区环境办二级主任科员惠静介绍,“美丽院落”是基于院内公共空间基础条件的,是由街巷“线性治理”向街区“区域治理”的延展,是从“面子”到“里子”的精细化提升。在2020年试点改造过程中,东城区积极邀请城市设计、古建等专家审核方案、出谋划策,在不影响传统风貌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影响院内生活、出入、环境、秩序等问题,让居民生活更宜居。
东城区“美丽院落”试点依照的正是‘一院一策’的原则,因为每个院子的现状不同,设计师根据院子的具体情况和居民的需求来打造。比如,有的居民喜欢种花种草,就会给院子设计固定的花池,在安定门街道琉璃寺胡同12号院,就专门设计了错落有致的弧形阶梯用以摆放居民自己养护的绿植与鲜花,打造成为12号院特有的“墙根儿花园” 。又比如,在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令居民最为头疼的就是如厕问题,院内没有公共厕所,居民如厕都要去史家胡同或者干面胡同的公厕,距离大约700米,而经过一番改造,院内的自来水管线和污水处理系统完成更新换代,居民家中有了卫生间,居民如厕更方便。
惠静说,目前东城区各试点的“美丽院落”已相继完工并逐步亮相,共惠及502户居民,院落环境改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东城区城市环境真正实现了“有里有面”。 在2021年,东城区计划再选取50个左右的院落开展微整治。
保留“堆灰掸浆”老工艺
延续文脉和乡愁
2月5日上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头条3号看到,这个老院子已经被红色的春联、窗花点缀得格外热闹。进院时,走廊右侧的墙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墙面凹凸不平,似有泥浆平铺在墙壁上,显得十分古朴。
“这叫‘堆灰掸浆’,使用了和故宫一样的老工艺”, 清华同衡城市更新所项目负责人张喆说,“故宫宝蕴楼采用的就是这种‘堆灰掸浆’老工艺做法,如此精细的工艺非常具有保护价值,因此这个院在改造的时候就保留并沿袭了这个老工艺。”
张喆介绍,“堆灰掸浆”老工艺更能达到凹凸不平、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掸出的浆液形成浆球附满堆灰面层,所有尖楞、尖角的边缘因有浆液的附着都形成圆润的边缘,使整个装饰块变得圆润饱满、大气庄重。同时,房屋外立面修缮延续使用青砖青瓦,入户院门全部改为古香古色的原木色,使院落整体更符合传统建筑风格。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除了修复建筑风格,草厂头条3号院还重点对院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梳理公共空间,增设公用储藏柜,便于居民储存零碎生活用品;优化院内绿植摆放位置,打造宜人美的绿化景观;规划自行车停放点,引导居民有序停放车辆。同时,整修坑洼路面、修复破损窗框、规范散落电线、增加入口照明和无障碍扶手。此外,两间闲置房屋装饰城为老年活动室,老人可以在这里进行读书、绘画、唱歌、打牌等多种娱乐活动。
原本杂乱的前门街道草厂头条3号院经过一番改造后,更显现老北京四合院的干净规整,与此前空间狭小局促、生活设施老旧、电线散乱、杂物堆放形成鲜明对比,院内8户居民无不欢颜。居民范军说:“我打小就住在这个院子,现在院子有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大家也不在屋里闷着了,都更乐意在院子里走走、闲话家常,关系亲近不少。”
前门街道城市管理办副主任田宇说,未来,前门街道将会继续推进院落精细化管理,积极引导居民共同商议制定并履行“院落公约”,探索院落公共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街道还将与居民、各设计团队以及社会多元力量携手,共同探索街区治理新模式,积极实践共建、共治、共享之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