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项目去化困难,是绿地广东难以实现规模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今,这些所谓的困难也被一并摆到了绿地香港董事长陈军的面前。
绿地控股(SH.600606)在大湾区的资源,正加速聚拢到绿地香港(HK.00337)的旗下。
10月12日早间,绿地香港发布公告称,从母公司绿地集团手中收购广州绿地公司的全部股权,总代价72.6亿元。交易完成后,广州绿地将成为绿地香港的全资子公司。
自2019年以来,绿地集团针对广东事业部的换防与整顿工作便已开始。分析人士称,业绩不佳及内部竞争激烈都是绿地广东被“整合”的诱因。而连续两年业绩不达标的绿地香港,能否依赖湾区实现逆转翻盘,也颇为值得关注。
绿地广州业绩不佳,遭绿地香港“兼并”
绿地广东遭遇被整合的命运,似乎早有端倪。
2019年,绿地集团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指挥部,绿地香港总裁陈军出任负责人,而绿地广东事业部也被包含其中。2020年2月,“绿地广东”官微更名为“绿地香港湾区公司”。由此,绿地广东事业部的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
如今,随着绿地香港以72.6亿元的价格吃掉绿地广州公司,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从时间轴上来看,绿地集团布局湾区的时间并不晚。2010年12月,绿地控股在广州拿下白云绿地中心地块,随后不到一个月,绿地广东事业部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绿地逐渐将触角延伸至深圳、佛山、东莞等湾区城市。
不过,先发优势却并未给绿地集团贡献出更多的业绩。“发展速度慢”成为绿地广东挥之不去的标签。
早在2015年的时候,绿地广东事业部就提出“挺进华南房地产市场第一阵营”的愿景,然而直至2019年,公司仍未完成多年前提出的300亿元销售目标,更遑论跻入华南头部房企之列。2020年上半年,广东事业部所在的华南区域实现84.76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42.81%,是集团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区域。
因业绩完成低于集团预期,绿地广东事业部还经历了两次换帅。在绿地广东发展不利的同时,2017年,绿地香港通过收购佛山1170亩的文旅项目曲线切入湾区市场。绿地香港总裁陈军称,此举为“公司布局广东省的重要战略之一”。随后绿地香港以18.55亿元收购肇庆宋隆小镇。
有分析人士指出,绿地选择在此时腾挪,或和近期的三道红线政策有关。在绿地内部,旗下公司的交易更像是左右倒右手。而通过将绿地广州剥离,绿地控股的财务结构有望得到改善。
除此以外,虽然绿地香港是绿地集团的子公司,但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绿地香港多布局于长三角和西南片区,少数位于大湾区。与此同时,绿地集团也深耕于上述几个区域,两者之间的同业竞争关系备受瞩目。
通过此次整合,两者之间或将有一个更清晰的区域划分。仅就大湾区业务来看,绿地香港将会着重布局而绿地控股或许会淡出。
绿地香港规模再上台阶?
而对于绿地香港而言,张玉良的“大礼包”可谓及时。近年来,绿地香港似乎陷入了“业绩瓶颈”。
作为子公司,绿地香港的拿地风格和绿地控股是一脉相承的。在绿地香港的土地储备中,通过与地方政府协议拿地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这类地块面积较大,成本也低,但复杂的业态和相对“偏僻”的位置也带来了去化慢等问题。
2019年,绿地香港实现了484.58亿元的业绩,未能完成500亿元销售目标,第二次爽约年度目标。2020年前9月,绿地香港实现合约销售额224.16亿元,同比下滑34.26%,按照此前公布的550亿元目标计,绿地香港仅完成了四成。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直言:“今年要完成目标,还是压力蛮大的。”
通过收购母公司资产包,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绿地香港销售额的增长提供保障。截至2020年6月30日,绿地香港拥有22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同期,绿地广州公司在大湾区拥有354万平米土地储备,而旗下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712万平米。
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如果绿地香港承接的是大量去化缓慢的非住宅类项目,可能也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压力。
据绿地控股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广东拥有27个在售项目,但纯住宅项目只有3个,而集合了商办、酒店等业态的项目占据着绝对的比例。此前,绿地广东事业部总经理朱怀宇曾坦承,绿地广东商业项目比较多,住宅项目比较少,主要原因是住宅项目上所具备的优势不多。
分析人士称,商业项目去化困难,是绿地广东难以实现规模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今,这些所谓的困难也被一并摆到了绿地香港董事长陈军的面前。可见,想要通过大湾区实现业绩翻身,绿地香港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编辑/张郁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