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日电 当地时间12月1日,德国前国防部长冯德莱恩领导的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欧委会)正式走马上任。与前任主席容克不同,冯德莱恩从一开始就只以微弱优势当选,加上其团队提名接连被否,就任日期推迟,这位史上首位欧委会女主席的未来备受瞩目。
在英国脱欧、气候变化、经济疲软等问题凸显之下,冯德莱恩能否成为合格的“掌舵手”,带领欧盟突出重围?
资料图:冯德莱恩
“超级妈妈”、默克尔“闺蜜”、工作狂
欧委会首个“女掌门”什么来头?
当选欧委会主席之前,61岁的冯德莱恩任德国国防部长,她出生于布鲁塞尔,在德国长大,后辗转英国、美国学习并工作,40多岁才涉足政坛,被德国《南德意志报》形容为“一个激情的欧洲主义者”。
在她身上,有三个“标签”格外引人注目:
资料图:冯德莱恩和德国总理默克尔
——默克尔的“闺蜜”
冯德莱恩是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十多年来,唯一一位陪她走到现在的部长。2010年,冯德莱恩还曾被默克尔提名,成为竞选总理的热门人选。当首位欧委会女主席的“光环”落在冯德莱恩身上时,默克尔发来贺词称,“虽然我失去了一名政府部长,但在布鲁塞尔赢得了一个新伙伴”。
——“007掌门”
当选欧委会主席之后,冯德莱恩的发言人曾表示,工作期间,冯德莱恩将在欧盟总部大楼的办公室内“就寝”。与她亲近之人称,此举是方便冯德莱恩7x24小时连续工作,被网友称为“007”。报道称,她从政以来便一直保持着夜宿办公室的习惯。
——“超级妈妈”
政治角色之外,冯德莱恩还是养育了7个孩子的“超级妈妈”。在生育率很低的德国,这个标签让她树立起独一无二的声誉,很多德国民众对她“多面手”的能力钦佩不已。
资料图:任德国国防部长时的冯德莱恩
意外取胜、艰难开场
对于冯德莱恩而言,胜选欧委会主席并非“水到渠成”之事,甚至带有一些“意外”的成分在里面,这让她的“开局”显得有些艰辛。
7月份的换届选举中,冯德莱恩原本并非候选人,但在两位“领衔候选人”纷纷出局、各方僵持不下之际,她的出现成功使各方“让步”。最终,她在747名欧洲议员中,获得383票支持,以微弱优势“涉险”过关。
前欧委会主席容克曾批判提名过程“不够透明”。投票之前外界便有预测,若同意票低于400票,未来欧盟两大机构运作恐有更多摩擦。
果不其然,冯德莱恩当选后三个月,提名的27个新一届欧委会委员名单,就有3人接连被欧洲议会否决,导致本应在11月1日的就任日期推迟,这在欧盟历史上尚属首次。冯德莱恩微弱优势当选的隐患初显,她的领导能力,也受到了外界质疑。
11月27日,欧洲议会以461票对157票,通过以冯德莱恩为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阵容。报道称,修改后的欧委会委员名单共27人,有12名女性,15名男性,创造了女性数量的新纪录。值得注意的是,正忙于大选的英国没有推举委员。
新一届欧委会委员合影
气候变化、脱欧、经济改革……
重重挑战下,冯德莱恩开启五年任期
伴随着新一届委员的上任,冯德莱恩领导的欧委会将逐渐走上正轨,各项挑战也已“悄然而至”。多个场合之中,冯德莱恩频繁提及,力抗气候变化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脱欧、经济改革等问题也都迫在眉睫。面对这些挑战,冯德莱恩又有何对策?
——挑战一:气候变化
冯德莱恩曾表示,将在上任100天内公布“绿色欧洲”计划的具体细节,力争在2050年使欧洲成为“碳中和经济体”,还提出了征收“跨境碳税”、制定《欧洲绿色协定》、颁布《欧洲气候法》、变革欧洲投资银行为“气候银行”等颇为大胆的创新举措。
但在此之前,她将在12月2日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率先迎来挑战,即说服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碳中和计划。虽然此前,针对波兰等仰赖煤炭发展的国家,她曾表示,绿色倡议必须具有“包容性”,但能否成功“拉人入伙”,仍是未知数。
——挑战二:英国脱欧
作为坚定的“挺欧派”,冯德莱恩一直希望英国能回心转意,继续留在欧盟大家庭中。然而,随着脱欧局势的复杂推进,她也提醒伦敦不要推卸责任,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此前,外界曾推测,对于英国脱欧一事,欧盟各国间缺乏共识,但冯德莱恩反驳说:“尽管各国不尽相同,但对于脱欧谈判,27个会员国站在同一立场。”如今,英国脱欧大戏走向如何,还要静待12月12日的大选结果。
资料图: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言
——挑战三:经济改革
近年来,欧盟各成员国经济持续疲软,2019年5月,欧委会预测欧元区19国2019年的GDP将增长1.2%。其中,德国仅为0.5%、意大利为0.1%。如何提振经济成为难题。
对此,冯德莱恩提出,探索设立欧盟范围内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专项基金加强对失业者的保障力度,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工作,保障机会平等、工作条件公平和社会包容性。
此外,她还大力鼓励发展包括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关键芯片在内的核心技术,以增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力。
诚然,冯德莱恩的“开局”历经波折,但就如欧洲议会议员、波兰前外交部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所说,冯德莱恩展现了更愿意和解的态度,具有欧洲视野,“我们应该支持她,而不是指望她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完)
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