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傍晚,80后作家双雪涛在北京建投书局(国贸店)举办最新短篇小说集《猎人》的发布会,与格非、梁文道、张悦然等作家一起探讨这本新书的创作风格特点。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谈到会否朝着大部头小说创作方向进发时,双雪涛表示:“运动会上的项目不止是一个,短篇小说有特别锋利的东西,这是我所需要的。”不过他说也在尝试写大部头,虽然还没有特别满意的长篇问世,但这种体裁还是对他很有吸引力。
双雪涛的这部《猎人》短篇小说集由11篇小说构成,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有比较强烈的东北地域气息,本书在创作题材、叙事方式上都更为开阔、自由。这其中,北方小城5篇,民国历史2篇,北京生活4篇,时间脉络从民国的北平贯穿到2018年的当下以及充满科幻感的未来。
双雪涛用故事创造宇宙,用文学穿透时空。小说中有对1930年代的老式剧场、木制舞台及女子在舞台中央引吭高歌的描写,有1939年夜里10点发生在颐和园十七孔桥上的决斗故事,更有当下大学刚刚毕业的三线城市电视台实习生,找不到戏拍、在家赋闲的五流演员,还有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的不知名作家……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书写普通人生命中隐晦幽深的恶与灵光一现的善,来面对尘世生活的出走与回归。
谈及成书过程,双雪涛称,他在2018年创作之初是想写个小长篇,但苦干了七八个月后却失败了,原因在于他最开始的构想有点问题。就这样休息两个月之后,他调整状态,定了一个短篇小说写作计划,他将这个取名为“万字短篇”,即每个月写一篇短篇小说,大概一万字左右。
在与双雪涛同为80后作家的张悦然看来,短篇小说是最能和读者对话的一个形式,她从没有觉得一个作家必须要写长篇小说或者是必须写出大部头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可以存在。双雪涛赞同道,文学创作体裁就跟运动会的项目一样,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有的是田赛,有的是径赛。“短篇小说有它特别锋利的东西,这是我个人所需要的。我也在尝试着写大部头,虽然还没有特别满意的长篇问世,但这种体裁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长篇小说的丰富性、复杂性,还有它内部声调的多样性,就像是一个更大的玩具,对每一个玩家都会有吸引力。”
对于这部小说集,梁文道评价道:“双雪涛其实是在做实验,有点像一个传统雕刻佛像的雕刻家,他可能受雇于一些寺庙,要雕一个非常大的如来像,于是他先用碎木雕个罗汉,练好了刀法,再来雕刻如来像。同样,双雪涛在这部小说集中,用好几篇短篇小说来做实验,无论是在题材上、结构上还是在手法上、节奏上,都尝试着各种突破。”
格非则认为,一个作家不能老从一个井里打水,要找一个新的东西,比如自己在读《猎人》时就会发现有不同侧面的东西。“人都是这样的,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写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会想到下一个创作思路。所以创作有的时候也像是在黑暗中走路,但是会走着走着天就亮,那是一种特别美好的感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