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结束后,导演往往会宣布“杀青”。那杀青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影视行业会用到“杀青”这个词呢?
“杀青”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战国策序》:“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意思是,战国时期是从春秋之后,经历楚汉相争,之间二百四十五年发生的历史都已经定稿,可以书写了。因此,“杀青”就有了已经定版,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意思——后来也被用作文学作品书写完成,可以装订成册。“杀青”,实际上是曾经竹简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之一。
《后汉书·吴祐传》记载:“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为汗简。”因为在先秦时期,纸张还未被发明,当时人们的书写工具是用竹子制成的竹简。而竹子表面这一层叫作“竹青”,其光滑的外表是油质的,最早人们使用刀在竹简刻字,光滑的表层不易刻字。而且其含有水分,容易蛀虫。所以人们在制作竹简前,就先将竹子放在火上烤干其水分,增加刻字时的摩擦力。“烤”的这道工序就叫做“杀青”。因竹片烤时会“出汗”,烤过之后的竹片就叫做“汗简”,也称作“汗青”。所以《过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本指的就是用来记事的竹简,也代指史册。
笔墨出现后,人们使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这时就不需要烤了,只需要将烘干好的竹子切割成片,再将表层的竹青刮掉就可以写字,而刮竹青这个工序也叫作“杀青”。所以,最早“杀青” 皆是指书写之前的最后一道步骤。
后来古人开始在绢帛上书写,但绢帛较为昂贵,写上去再修改就浪费了。于是人们还是先在竹简上写一遍,经校订之后再书写在绢帛上。此时校核过后定稿完成也叫“杀青”。
再往后随着纸张发明改进,竹简逐渐被淘汰,魏晋之后纸张就被广泛用于书写。但纸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动物骨头、树皮等,不过一样要“杀青”。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载了纸张制作的“杀青”过程:“身为竹骨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此处“杀青”就是去掉树皮或竹子上青色的部分。意思是树皮杀青之后做成的白纸,是诸子百家书写作品的原材料。所以“杀青”最早从字面意思逐渐演变为定稿的意思,后来就被用在影视作品中,拍摄完成就代表着“定稿”,后面只是后期制作的事情了。
另外,“杀青”也是茶叶制作的重要工序之一,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去掉茶叶水分使其变软,更容易成型,散发香气。
文/佳遇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