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这次会议都给了答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11:46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会议传递出重要的政策信号,也对市场关心的诸多问题给出了答案。

看点1: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关键词: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变

: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看点2: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什么?

关键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此前更强调“稳”,到今年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指出,中国“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虽然多年未变,但其内涵会根据形势变化有不同侧重。特别是在“稳”和“进”的关系上,不同年份的杠杆平衡点会略有差别。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是提出“以进促稳”,这体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基于动态平衡的、更高水平的安全观与稳定观,即通过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作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提振信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确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辅之以更积极政策,以提振市场经营主体信心。

在温彬看来,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涉及“立”和“破”的领域,除了能源结构之外,还包括经济新旧动能、房地产发展模式等。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看点3: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实施?

关键词: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会议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过往“加力提效”的表述一致,延续积极信号。会议提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明年财政或将更多向民生、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同时可能出台增量财政工具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会议指出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部分企业、居民税收负担有望进一步下降。

看点4: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实施?

关键词: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较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提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提出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这反映了货币政策目标开始更多地关注价格。今年以来,我国物价在低位运行。这一新提法意味着,我国将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并把如何促进CPI和PPI合理上行、推动经济温和扩张,作为明年货币政策着力点之一。

从“精准有力”到“精准有效”,曾刚认为,这强调了货币政策效能,而非一味强调货币信贷投放规模的扩张。如果信贷规模扩张效率较低,不仅浪费了金融资源,还会形成潜在风险。

明明表示,此次会议新增了“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表述,或意味着政府将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发力,增加流入实体经济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而提振价格水平。考虑到最近两个月通胀数据持续回落,预计年底前降息或降准落地的概率比较大。

看点5:宏观政策之间如何协调?

关键词:增强取向一致性  加强协调配合

会议要求,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今年政策基调更加注重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组合搭配,实现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主体信心的积极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要保证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相互协调、方向一致,共同发力,避免相互掣肘或方向相反,政策效果相互抵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效果。而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考虑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不仅仅关注经济政策的目标,还要考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的很多非经济目标。经济目标的实现与非经济目标的实现相互之间要协调一致。保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同发展。

看点6:产业体系如何建设?

关键词:以科技创新引领

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升为新一年经济工作计划的首位,属近年来首次。这一新部署,是党中央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重心的综合研判而做出的精准战略判断。目前,我国已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科创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激活科技创新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能,从而完成以经济结构转型和高新技术自主化为支撑的增长动力转换攻关,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改革任务。

看点7:如何扩大内需?

关键词: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投资和消费不是割裂的、毫无联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好的投资可以带来好的消费,不好的投资也会影响消费的持续增长。此次会议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扩大内需政策的新亮点,也是针对当前消费和投资领域新问题进行的安排。投资不能盲目,有效投资要根据实际消费条件和消费需求来进行。当前有效的投资一要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尤其要结合“双碳”目标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达成来推进,二要有利于消费的扩大,改善消费环境,从而激发消费潜能,三要有助于整个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提高。

看点8:如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温彬表示,去年会议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列为重点工作,此次会议则拔高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由重视吸引外资转变为外贸与外资发展并重。这表明,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我国将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指出,巩固外资基本盘,非常重要的是要引导预期,要让外企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制度型开放,比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外商投资法,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便利外籍商务人员往来等。通过综合施策,让外企继续有信心在中国增加投资。明年巩固外贸基本盘需要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用好各类自贸协定和自贸试验区,财政政策等也要支持外贸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总的来说,就是要苦练“内功”,继续稳住外贸规模、优化结构。

看点9:如何化解房地产风险?

关键词:一视同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加快推进“三大工程”

会议提出,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房地产关联着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既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下一步,应继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调整房地产企业融资‘三条红线’要求,暂缓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支持银行更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三大工程”既是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产稳中求进的着力点。这三大工程着眼于房地产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结构性问题、供需错配、需求断层等长期问题。其中的城中村改造,f解决的是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主要是低成本的、职住平衡的配租型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解决的是户籍无房户、人才群体、工薪阶层的配售型保障需求,解决商品房需求断层的问题;“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解决的是新时期对于居住生活安全的配套设施诉求。本质上,新时期住建系统的“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给侧改革做文章,以匹配需求,并与扩大房地产内需结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会议相关表述意味着2024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持续加码,除了继续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也会持续推进。2024年年中前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

看点10:如何化解地方债风险?

关键词:经济大省挑起大梁

会议要求,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今年7月底以来,中国各地积极通过财政化债和金融化债等方式推动区域内隐性债务化解。其中,特殊再融资债券超预期发行,截至12月8日,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累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过13000亿元人民币。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化债主要缓解的是当前风险,仍有必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联动改革抑制隐性债务产生的土壤。预计中国明年将继续推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硬化地方债务约束,防止隐性债务化而不绝。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不平衡,经济越不发达地区,绝对债务规模小,相对债务风险较大,如贵州等。而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虽然是存量债务大省,但GDP较高,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债务风险并不高。因此,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体量大的省份,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要更大一些,对目前统筹地方债务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各地还是要统筹兼顾,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让经济大省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重磅!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金融时报 2024-07-30
多个全国性会议,传递2024经济工作重要信号
中国政府网 2023-12-25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 2023-12-18
划重点!七个方向关键词,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第一财经 2023-12-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读|先立后破,科创引领!明年经济工作部署释放哪些投资机会
澎湃新闻 2023-12-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明年楼市调控三大信号
中国新闻网 2023-12-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税负有望下降,楼市或迎利好
中新经纬 2023-12-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读|从九大政策信号看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澎湃新闻 2023-1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