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大尺寸底片记录丝绸之路沿线地貌和历史文化遗存 摄影师丁和:丝路文化追随者
解放日报 2023-10-20 10:06

玄奘东归入境的明铁盖山口、斜晖下的楼兰“三间房”、绚丽的龟兹壁画艺术……十几年前,上海摄影师丁和背着50斤重的摄影器材沿古丝绸之路前行,在冯其庸、饶宗颐等学者的指点下,用最大尺寸的底片记录下震撼的地貌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位有“龟兹克孜尔石窟壁画摄影第一人”之称的摄影艺术家,见证着文化润疆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丝路颂——纪念‘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文化摄影特展”昨天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开幕,精选丁和43次赴疆、二十余年间拍摄、积累的50张作品,向公众展示。

上海摄影师为何要拍摄新疆风光,神秘的龟兹壁画背后藏着怎样的文化交流密码?展览开幕前,丁和在工作室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讲述了他与丝路影像拍摄的不解之缘。

用镜头延续文物生命

丁和1981年开始走上摄影创作之路,入行不久的他在首届“海鸥杯”全国摄影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之后三次入藏,而立之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摄影个展《藏风》。从2003年起,他开始拍摄新疆,以8×10英寸的大画幅相机聚焦这片土地,“去了新疆会发现,地貌的唯美、震撼程度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此次展览中,能看到丁和拍摄的极具代表性的丝路文化块面,分为吐哈盆地、罗布荒原、龟兹古国、和田绿洲四个板块,它们能体现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记录与召唤。风沙中残存的汉代榫卯结构、玄奘讲经的苏巴什大寺、尼雅古城遗址……在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看来:“他撷取的从来不是眼前的好景,是行将逝去的文明。”

一组罗布泊的照片令人震撼。2004年,丁和约上几位好友一起去罗布泊拍摄。那次罗布泊之旅有惊无险,丁和拍到众多一生难忘的风景照,也在那里看到了神秘的楼兰古城。当时,学者冯其庸正在研究玄奘东归的山口古道位置,听说丁和刚去过罗布泊,拍摄了楼兰古城的照片,冯其庸特地要来参详。丁和给冯其庸看了他使用的底片,了解到此前国际上从未有人以这样大的尺幅拍摄过这些文化遗址,冯老非常兴奋。

“冯老改变了我的摄影人生。”丁和说。那天,冯其庸跟他聊了楼兰“三间房”的重要历史文化意义,希望他用史家的眼睛为历史记录下有文化价值而非表面漂亮的东西,并鼓励他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继续拍摄,这让他一下子打开了眼界,找到一条不同于别人的创作之路。

丁和常用的相机约有背包大小,拍摄时,他还会背着三脚架、四五个备用镜头、10个胶片暗盒,每个片盒里装2张胶片,一只手拿三盒已是极限。所有装备加起来约50斤重。尽管早就有数码相机,但他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展厅里不少大幅相片使用显影洗印,能看清暗部细节。这些传统的呈现方式让作品更有温度。“文物是有生命的,总有一天会消失,我用镜头记录文物,让它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丁和说。

把拍摄做成学术课题

在拍摄玄奘取经途中的新疆文化遗址时,丁和接触到绚丽多姿的龟兹壁画,并喜欢上了它。龟兹壁画摄影约占此次展览作品的五分之一。从2007年开始,丁和全力投入西域石窟壁画遗存的拍摄。他原本打算用三年时间完成拍摄,没想到,这个工程越来越大,花费了近十年。

经冯其庸介绍,丁和带着摄影集去中国香港拜访学者饶宗颐,饶宗颐对壁画研究很深,他像导师带学生一样指点丁和拍摄古代壁画,把拍摄做成学术课题。2007年底,丁和只身来到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在馆藏部及展厅内拍摄大量馆藏龟兹壁画精品。“我的壁画摄影强调细节,对学术研究来说,找到一个细节也许就可以出一篇重要的论文。”按照饶宗颐的指导,他在后来出版的《德藏新疆壁画》中严谨标注了关键数据,包括每一张壁画的尺寸、原窟位置等,让这本书不仅有欣赏价值,也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如今,丁和已将自己实地拍摄的壁画影像资料无偿捐给当地文物研究机构。有一次,他遇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对方惊讶地说:“我一直听说有一个摄影家跑到德国,把他们库房里的壁画都拍回来了,原来就是你。这本书给我们这些研究壁画的人提供了很大便利,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丁和的工作室里挂着许多他拍摄的精美龟兹壁画,相比敦煌壁画,它们更接近于西方风格。当时的工匠会将自己的形象画入壁画,他们深目高鼻、留着络腮胡,来自伊朗、叙利亚或希腊,他们所使用的晕染等技法是敦煌壁画中所没有的。当年,连环画家贺友直也爱来丁和的工作室,在靠窗的方桌上喝几杯老酒,就去欣赏、琢磨那些壁画上的线条,总也看不够。“龟兹壁画是西来的文化,但敦煌壁画的出现也把汉风带到西域。今天看到的龟兹洞窟中,有很多汉风壁画留存,见证着古代中西文明交流。”丁和说。

此次展览将持续7个月,这期间,丁和作为一个摄影人和丝路文化的追随者,还将在学校课堂和展厅内为观众做导赏和讲座。

文/钟菡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专访|邱华栋:我写《空城纪》,是从别处返身回故乡的寻根写作
文学报 2024-09-26
视窗|宁夏中卫第十四届丝绸之路大漠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
新华社 2024-07-17
AI点亮“丝绸之路” 西安原创大型实景AI科幻视觉展《寻迹西域》开展
西安晚报 2024-07-16
人物|镜头里,佛与众生的世界熠熠闪光 摄影师袁蓉荪十八年走遍中国拍摄石窟艺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布片单 贾樟柯细数亮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聚焦 | 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
新华社 2023-09-07
小众旅行地,藏着这些文化古迹
解放日报 2023-04-17
历史丨​荣新江:走访散落在东瀛的遗珍
文史知识 2023-03-13
最新评论